
包括簡約公屋項目在內,幾宗涉及建築工程的事件,近日引起社會關注和討論。由於事涉建築結構及安全,公眾對此表達關注及提出疑問,實屬正常。但部分人的討論似乎愈走愈偏,甚至有一些針對「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等新技術的批評,已超越理性及公允的評論,公眾必須警惕。
簡約公屋及居屋個案 與MiC質素無關
三個分別位於屯門樂安排、屯門54區和柴灣的簡約公屋項目,在早前建築署主動巡查期間被發現,出現剪短螺絲和鐵板連接洞被擴大等可能影響建築物結構安全的違規情況。針對相關事件,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已解釋得非常清楚,事件與項目採用、內地製造的組裝合成建築法構件質素無關,問題出自工人沒有就事件通報工程師便強行把鐵板連接洞擴大,事後亦沒有主動報告。她強調,建築署本身有嚴謹的巡查制度,今次事件正正是建築署主動巡查發現。
此外,亦有報道指同樣是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的觀塘安達臣道安柏苑,有單位出現滲水。房屋署早前回覆傳媒查詢時已表示,懷疑滲水的情況與組裝合成建築法組件質素完全無關。承建商瑞安建業昨日在新聞稿中亦承認,大部分個案均屬手工瑕疵,問題均可即時改善,強調事件與組裝合成組件的設計、安裝和結構安全並無關聯。
業界就有關事件的看法與當局不謀而合。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日前受訪時指出,組裝合成建築法與傳統方法無分別,甚至更優勝和更快捷,形容是「平靚正」;就上述簡約公屋項目事故,何安誠認為,改動工序技術在工地時有發生,最重要是要上報,與工程師商討如何解決問題,重申現時很多採用組裝合成法的項目都很成功,例如一些大學宿舍,與用傳統方法興建無分別,甚至更優勝。他本人亦參觀過同樣使用組裝合成法興建的牛頭角彩興路簡約公屋地盤,沒有任何不妥。
由此可見,有關事故是施工者的「手工」出問題,與組裝合成建築法這種「平靚正」的建築方法並無關係。老實說,即使採用傳統方式興建,若施工者的「手工」、技術和合規意識不改,問題同樣都會發生。再者,組裝合成建築法在海外亦早已落地生根,項目遍及澳洲、新加坡、韓國、英國和美國,若有質量上的問題,試問會有那麼多國家批准採用嗎?
施工質素問題絕不應無限放大
至於另一宗受到注目的個案,是港鐵東涌延綫東涌東站承建商,被指在部分工序中採用冒牌磚和未經批准的螺絲和螺栓。港鐵表示,相關物料事前沒有按既定程序提交予港鐵審批,已發出「不合格通知書」,承建商亦已跟進,包括補交資料作審批和抽取樣本測試,相關測試已完成並確認符合合約及法例要求。港鐵重申,兩個位置的工序仍未到交付階段,將繼續嚴正監察。
典型的施工質素問題,別有用心的人卻肆機大做文章,甚至引申至質疑本港鐵路未來若採用內地標準,或會引發更多問題,帶來安全隱憂。這種說法,明顯沒有事實根據,完全無視鐵路相關的內地標準,早已領先世界,受到國際廣泛認可的事實。
事實上,經過多年發展,內地的鐵路系統已逐步建立起完備的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鐵路標準不止已達世界標準,甚至領先國際。正因如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今年七月決定批准在北環綫工程引入與鐵路建造相關的內地標準、做法和資源提升建造效率,務求將北環綫支線的規劃大幅提前,目標是與主線在2034年或之前同步開通,較原先估計時間表提早約兩年。事實上,國際鐵路聯盟(UIC)的全部13項系統級國際標準,其實亦是由中國鐵路制定,範圍涵蓋高速鐵路的設計、施工、運營、裝備、基礎設施等各方面,足證鐵路「國標」確實受到國際認可。
擁抱新方法提升項目果效 工程監督制度為安全「托底」
綜觀上述兩宗個案,事件始作俑者,是一眾沒有緊跟現行法律、既定程序和合約條文施工的單位;從另一角度看,雖然出現不理想的狀況,但香港擁有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工程監督制度,負責監管工程質素的單位,包括建築署和港鐵都盡責履職,充分保障市民福祉和確保公帑運用得宜。筆者有信心,特區政府會確保現有工程監督制度切實有序運作,嚴正依法處理任何違規事項,將香港工程項目維持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國家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從航天深潛到人工智能,在眾多領域都走在世界前列,是不爭的事實。香港市民不應因為上述工程上的技術錯失而對國家的新技術、新標準抱持負面態度,更不要因誤信別有用心的偏頗言論,而聞「內地標準」即反對,包括對組裝合成建築法作無理攻擊,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偏見。
未來香港一些重要發展項目的成敗,包括北部都會區、創科產業和人工智能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是否願意擁抱新穎和先進的技術和標準;抱殘守缺、拒絕改變,只會令特區裹足不前,使香港難以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帶來的挑戰,也白白錯過當中帶來的各種機遇。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