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及建造界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投票將於12月7日舉行。2025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功能界別地產及建造界選舉論壇昨日(20日)上午舉行,L1號候選人黃浩明和L2號候選人趙式浩圍繞個人政綱,以及「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警惕軟對抗,進一步提防國安風險」、「鼓勵科普教育」等議題展開討論。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大公報記者 陸九如
倡北都拆牆鬆綁 基建先行
L1號候選人黃浩明表示,在40年的從業經驗中,他同業界攜手建設,亦參與公職,了解業界所需,期望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闊。黃浩明提出七點政綱,當中包括北都建設及市區重建兩大重點。首先,北都作為有巨大潛力的發展項目,應該拆牆鬆綁,推動基建先行,並聯同業界開展過渡性項目建設。其次,推動市區重建和舊樓維修,幫助居民改善居住環境同時,讓業界也「有工開」,他建議在簡化審批程序的同時,鼓勵業界在工程項目中善用高新科技,強調會結合自身經驗,團結業界把握「十五五」規劃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為業界搭建招商引資平台
L2號候選人趙式浩強調,服務業界初心從未改變,現今業界面臨嚴峻挑戰,他的政綱是為業界創造更多機遇,搭建招商引資平台,推動創新多元化融資思維,迎合引資引技的需要,整合產業、土地、資金推動北都發展建設。他建議推動市建局的定位轉型,以商業思維釋放土地,推動科技使用並優化持續進修基金的支援等。。
在其後的抽籤問答環節中,趙式浩先被問及業界應如何在配合政府以多元開發模式推行北都發展並推動市場參與的同時,確保長遠可持續發展。趙式浩表示,目前應放寬思維,吸引不同資金和技術來港,此外,數字資產仍有很大利用空間,值得業界思考。黃浩明則針對在舊區重建過程中引導私人發展商積極參與,並平衡市場利益和社區需要的問題作出回答,認為可採取「應重建就重建,應維修就維修」的策略,亦應將複雜問題簡單化,例如參考政府公布的關於住宅部分的標準地價表,或可將市區物業等值轉移至新發展區。
至於發展商如何令業界降低開發成本,善用創新建築科技,以提速提質提量的問題,黃浩明指出,建築成本提升是廣泛存在的問題,首先要和業界增加溝通,找到痛點。其次是要運用更多建築科技,例如組裝合成法(MiC),AI輔助驗收樓等,希望可以加快工程進度,降低建築成本。而趙式浩則回應關於私人發展項目整體放緩,地產商應如何應對挑戰的問題,並認為需要「新項目、新發展、新資金、新技術」這幾個引擎推進,要持新思維,培養更多專才。他強調最重要是實體經濟的發展,令需求上升,業界才能真正受益。
被問及業界如何加強香港內聯外通優勢,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同時,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時,趙式浩說,包括「一帶一路」和海外市場的連接都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而香港在面對例如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時,可很好發揮跳板平台的優勢,向外尋求機遇。針對如何引領業界轉型,積極參與產業投資的問題,黃浩明表示,隨着北都發展,業界需要考慮其他功能分區的建設,需要同其他行業攜手合作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轉型。
最後,在總結環節,黃浩明表示對香港經濟前景樂觀,經驗讓他體會到政、商、民合作和業界團結的重要性,他希望團結業界,建設宜居和繁榮的香港。趙式浩則指出,香港地產建造業面臨大挑戰,推動地產和產業融合是正確的方向。他認為,開路要有帶頭人,必須共同面對現實,用新的思維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