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線上/天水圍預留土地 供內地團體建校

  圖: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左)和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右),闡述「香港近十年教育發展」情況。\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自香港回歸祖國,教育局在推動內地與本港的教育交流上一直不斷努力。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過去十年,香港教育雖然經歷了種種挑戰,但在推動國民教育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無論在高等教育、職專教育以至基礎教育的交流合作,都取得一定的成果。

在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方面,有香港辦學團體在大灣區開辦分校,特區政府亦支持內地辦學團體來港辦學,目前已預留一處在天水圍濕地公園附近的土地供建校,有關計劃已進入審批階段。\大公報記者 張凱晴

十年間教育局帶領教育界改革,蔡若蓮局長談及,這段期間在國家教育部的支持與各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協調推動下,香港的高校與多個省市的高校結盟;目前,香港有五所全球100強大學在大灣區開展合作辦學;自2012/13學年起,通過「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鼓勵香港青年到內地升學。

多間港院校落戶大灣區

蔡局長舉例,目前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於珠海合辦聯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合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於今年9月正式開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正積極推動合作辦學項目。

除高等教育交流外,國家在「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建設的發展中,國家教育部支持香港辦學團體在大灣區開辦香港課程學校,以便為港人子女提供一條龍中小學教育服務。蔡若蓮表示,例如培僑、民心、信義等港人子弟校。特區政府也大力支持內地辦學團體在香港開辦內地課程學校,目前已預留一處在天水圍濕地公園附近的土地供建校之用,有關計劃已進入審批階段。

對於跨境生這個群體,結合現時的香港防疫政策,是否可以考慮恢復定點跨境巴士,或者允許跨境生兩地往返?蔡局長向《大公報》解釋,目前跨境生面對的最大困難,恰恰是「他們需要每日跨境往返」。她說,就算香港不久後實行「0+7」能夠幫助他們來港,但回內地時仍然會遇上困難。因為內地的防疫安排是以小區防控,不要說跨境,連他們想到鄰近的區也很困難。即使目前他們可以來港,也會難以返回內地;每日跨境往返的難度更大。目前跨境生要進行面對面的課程都比較困難。

教育局多方位支援跨境生

雖然困難重重,教育局正盡力給予這些跨境生支援。蔡局長表示,在並非面對面的情況下,學校目前已全面採用混合教學模式。例如香港上網課,而內地學生同時進行,技術已可以做到。

此外,局方的功課和心理輔導小組是面對面為學生進行輔導,派非政府機構的專家到內地支援,人員均取得相關學歷資格,共有幾十組。另外,局方更設有服務站,為家長和學生提供聚腳點。

學生長時期進行網課,難免與校園有些脫節。有跨境生較多的學校會安排兩位老師到內地設置像補習班的分校,在課室看着學生上課。據蔡所知,有些北區學校目前已選擇這樣做。局長提及教材處理問題,已聯繫出版社,讓跨境生可下載全電子版,免卻運輸及清關的麻煩。

蔡局長又表示,跨境生的考試亦可做到同步,如有姊妹校會借用場地,並設監考。她形容,除不能面對面之外,所有學習相關的都有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