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貢獻/製衣業曾是「香港製造」龍頭

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是本港製衣業的黃金時代,無論是製衣廠的數目、僱用人數和出口總值等,都冠絕各製造業,是「香港製造」的龍頭,十多年來位居世界成衣生產、出口的首位,為本港經濟作出巨大貢獻。

據資料顯示,1950年香港有41間製衣廠,僱用1944名工人,佔本港工廠總數2.8%及製造業僱員總數2.4%。60年代後,製衣業發展蓬勃。1970年,製衣廠增至3491間,平均年增率24.9%,僱用人數增至148,025名,平均年增率24.6%。

1975年製衣廠增至8047間(佔製造業工廠總數25.9%),從業員257,595人(佔製造業工廠總數37.9%),成為本港製造業中最大和最重要的龍頭工業。1986年,從業人數達到高峰的299,932人,佔當時全港製造業僱員總數34.5%。1987年,製衣廠增至10556間達到高峰,佔當時製造業工廠總數20.9%。

80年代中期,香港經濟開始轉型,製衣廠逐漸北移。香港的製衣廠至1992年減至6980間,跌幅達66%。不過,製衣業仍是當時製造業中最大的行業。

在1973至85年間,香港長期穩佔世界最大成衣出口地區之首(除1978、79年被意大利超越外),1986年降為世界第二位,至1992年,再跌至世界第三位。到1998年,製衣業僱員跌至62333人。千禧年後,製衣業進一步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