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拜登對華貿易政策 沿用關稅威懾

【大公報訊】綜合《華爾街日報》、CNBC、美國之音網站報道:美國總統拜登1月20日上任後,在抗疫、移民、重返國際組織等多個領域,迅速推翻特朗普政府的相關政策,改施新政。然而,拜登政府幾乎全盤沿用了特朗普時期的強硬對華貿易政策。分析指,拜登政府雖然不贊成特朗普式的關稅大戰,但依然會將關稅當作威懾工具,並會積極聯合盟友,通過制定新的國際貿易規則來制衡中國。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任內對華發動多輪貿易戰,對中國商品加徵10%-25%不等的關稅,結果損人害己,去年美國貿易赤字比2016年特朗普上台前增加了25%。特朗普時期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坦言,任何從中國購買商品所附加的關稅,事實上是美國公司和消費者在埋單。CNN評論稱,特朗普承諾打贏與中國的貿易戰,但他失敗了。

拜登去年贏得大選後,一些市場專家預計,美國對華政策特別是在貿易方面的敵意,可能會有所緩和。然而,拜登去年12月初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對中國不會立即採取行動,無論是取消特朗普對約半數中國輸美產品加徵的25%關稅,或是改變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他表示,首先要全面評估與中國的現有協議,並與亞洲和歐洲的盟友磋商,「以便制定一個連貫的策略」。

對華經貿政策未成型

白宮1月底表示,拜登政府將重新評估2020年1月簽署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並將藉此重新界定與中國的關係。在評估期間,拜登政府不會更改對37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安排,又指華府正進行「全面改革」,以確定與盟友聯合制華的最佳方式,「向中國施加最大壓力」。

在國內的嚴峻疫情形勢下,貿易談判並不是拜登政府的首要議程,再加上拜登內閣官員確認速度過慢,美國對華經貿政策至今未有成型。雖然財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等內閣官員一再強調,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拜登政府會採取積極強硬的貿易措施,應對中國的「不公平和非法行為」,但具體措施欠奉。

候任貿易代表戴琦上月底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表示,關稅是對抗中國經濟模式的「合法工具」,強調中國必須履行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她又呼籲與其他國家合作,修補全球貿易規則,確保兩大經濟體之間公平競爭,應對中國的「戰略和野心」。她的提名確認有望在本周完成。

拜登政府不贊成特朗普單方面與包括盟友在內的多國同時大打貿易戰,更傾向於聯合盟友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白宮此前曾表示,拜登將採取多邊主義的手法與中國打交道。例如,美歐5日宣布將凍結所有進口貨物的報復性關稅,外界指,雙方將共同應對中國。

美在亞太經濟影響力不再

不過,雖然拜登去年在《外交事務》撰文時稱,美國要在全球勞工和貿易等領域制定規則,但在特朗普堅持「美國優先」的4年中,美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下降。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華府的亞太盟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亞太國家已經簽署的兩個超大型貿易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都將美國排除在外。

此外,拜登在國內要振興中產階層,對美國的亞洲盟友來說,要跟美國人簽訂新的貿易協定就不那麼容易了。在貿易協定裏面加入更多的勞工權益條款,或對國有企業進行更多限制,這對東南亞國家來說都是「趕客」項目。新加坡亞洲貿易中心政策專家Deborah Elms說,「這裏的政治領袖只想要出口貨物的新市場,而不是外來干涉,就這個方面來講,中國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