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交銀觀察/全球經濟復甦不平衡\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鄧 宇

  圖:中國果斷採取疫情防控舉措,實施穩健靈活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在去年一季度短暫下滑後開始扭負為正,全年實現2.3%的可喜經濟增速,率先開啟復甦周期。

全球經濟復甦的勢頭正在加快,以美國、歐元區部分國家和亞洲部分國家的復甦最為突出,中美兩國的良好復甦勢頭開始引領全球經濟逐漸走出疫情危機。但從趨勢和風險視角看,全球經濟復甦仍顯韌勁不足,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復甦不平衡,以及債務赤字與寬鬆貨幣政策退出引發的次生風險,而氣候與環境因素或是不可忽視的中長期難題。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衝擊及多波疫情的出現,全球經濟復甦之路甚為曲折,從這次全球經濟復甦的進程看,呈現出極為特殊的局面,除了熱議的復甦分化形勢,還存在全球經濟復甦的一些新特徵,包括中美引領全球經濟復甦、復甦韌勁和刺激政策退出問題。

中美引領復甦趨勢

一是中美兩國引領全球經濟復甦進程。疫情期,中國果斷採取疫情防控舉措,實施穩健靈活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二者緊密協調促進經濟短期內實現修復,在去年一季度短暫下滑後開始扭負為正,全年實現2.3%的可喜經濟增速,率先開啟復甦周期。同期,美國採取史無前例的寬鬆貨幣政策,特別是美國債務赤字達到歷史高位,多輪經濟刺激後在去年四季度復甦勢頭加快。自今年初以來,中美兩國引領全球經濟復甦的預期持續增強,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上調經濟增速預期,權威機構普遍預計中、美兩國2021年將分別達到7%-8.5%、6%-6.5%的較高增速。數據顯示,3月份全球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7.8%,連續九個月保持在50%以上,全球經濟復甦趨勢增強。

二是全球經濟復甦脆弱並存明顯短板。由於發達經濟體採取了更為突出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經過多輪刺激後經濟逐步企穩,同時借助先進的疫苗研發系統和充足的資金支持,疫苗上市接種的速度明顯加快,年初以來美國、英國等發達經濟體開始扭轉疫情嚴峻形勢和不利局面。但是,部分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仍處於疫情防控形勢仍較為嚴峻,復甦韌勁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如政府財政收支不平衡、經濟景氣度不高以及企業財務狀況惡化,非洲、南美洲國家陷入新的貧困,醫療健康系統重壓,疫苗接種進度緩慢,大部分行業仍未得到修復。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經濟的脆弱復甦將會引發新的地緣政治與發展不均衡問題,尤其對於長期陷入貧困與落後發展的經濟體而言,中長期挑戰不可小覷。

三是宏觀槓桿率與債務赤字攀升並存。疫情期,各國為應對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和挑戰,力保經濟基本面,紛紛開啟財政赤字擴張的節奏。據中國社科院報告,截至2020年三季度,全球槓桿率(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高達273.1%,疫情之下,全球宏觀槓桿率出現攀升趨勢。目前大部分國家仍維持高槓桿率水平,而穩定槓桿率的舉措仍然較為薄弱,疫情期間債務赤字的大幅攀升更是較大的隱患,這也將制約疫後政府財政支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公共債務達到創紀錄的97%,2021年可能穩定在99%左右。背負巨額債務赤字的國家面對疫情防控與經濟復甦所需的公共財政支出需求將捉襟見肘,而削減債務赤字和降低槓桿率可能引發新的經濟衰退,因而宏觀槓桿率與債務赤字攀升並存是各國財政面臨的重要難題。

中長期挑戰須警惕

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並未完全消失,而以此衍生出的中短期風險仍必須加以重視,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更具長期性,而經濟復甦的脆弱性、貿易摩擦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將是疫後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風險問題。脆弱復甦將威脅到全球經濟復甦的前景。

一是疫情局部散發和經濟復甦脆弱性共振。從現階段看,全球疫情防控舉措開始出現更多的利好消息,包括疫苗上市接種加快、部分國家疫情防控更為有效以及醫療衞生健康系統建設加快,成功阻止疫情的國家和地區則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死亡病例和日增確診病例已達1.38億例、約297萬例和近70萬例,全球疫情的局部散發狀況仍不樂觀。未來部分國家和地區可能長期與疫情共存,而病毒變異以及引發的次生災害很大程度上會削弱經濟復甦的前景,疫情局部散發和經濟復甦脆弱性共振對於全球金融市場、貿易和地緣政治等都將產生深刻影響,如疫情持續困擾,將會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帶來新的變數。

二是國際金融與貿易摩擦仍有不確定性。疫情期間,全球資本市場出現了多次歷史性的震盪行情,包括美國股市連續四次「熔斷」後仍然開啟上揚行情,而大宗商品價格普漲的趨勢仍在蔓延,很可能造成全球性的輸入型通脹。目前的全球金融市場預期仍充滿一些矛盾,包括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上行後開始出現波動,美元指數短期爬升後開始出現企穩,一些新興市場的金融市場流動性出現「收緊」信號,這些現象表明全球投資者對於未來全球經濟復甦的認知預期存在分歧。鑒於「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摩擦的趨勢開始出現,少部分國家設定的貿易壁壘、投資限定和科技產品出口限制等阻礙了國際貿易的修復。

三是氣候變化與環境問題困擾經濟前景。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將成為疫後全球經濟面臨的中長期挑戰。據《氣候變化與人類未來》一書披露,如果我們不着力減少排放,到21世紀中葉,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上升1.5-3攝氏度,到21世紀末將上升4-8攝氏度;到21世紀中葉,全球升溫預計會使全球死亡率增加同等比例。

氣候危機和環境變化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危害是長期的,一方面氣候變化引起的自然災害和環境生態治理難度較大、成本較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是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以及生態系統破壞會損害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新冠疫情的深刻影響,以及由此造成的經濟衰退印證了氣候變化與環境問題的長期風險,全球氣候與環境治理協作迫在眉睫。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