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香港抗疫的最大挑戰\龍眠山

特區政府上周剛推出「疫苗氣泡」,就面對變種病毒殺入社區的新挑戰。政府已加強檢測並啟動「熔斷機制」,暫停印巴、菲律賓等國客機來港14天。但對香港而言,最大的挑戰不是變種病毒,而是落後於國際平均水平的疫苗接種率。

疫苗是新冠病毒的剋星,各國都窮盡一切努力提升接種率,冀盡快形成疫苗屏障。目前全球已有逾八億人接種,接種率為百分之十一。相比之下,香港接種率不足一成,落後於全球平均水平,而與接種率覆蓋一半人口的以色列、英國、智利、美國等相比,更是望塵莫及。

香港有足夠的疫苗供應,且有兩款疫苗可供市民選擇。特區政府本已訂購英國牛津生產的阿斯利康疫苗,因為有血栓副作用而被多國棄用,香港也不會急於入貨。但這款被香港等地嫌棄的疫苗,則被不少國家視為抗疫的希望。目前接種率只有約百分之一的烏克蘭,正與歐盟商討購買其棄用的阿斯利康,捷克、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也加入「撿漏」行列。歐洲國家尚且「求苗若渴」,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苗難求」就更不用說了。

最近,疫苗生產大國的印度由於出現疫情嚴重反彈,不僅減少疫苗出口,而且加大了疫苗進口,這導致本來就供不應求的國際疫苗市場雪上加霜。站在外國角度,看香港人對接種疫苗的遲疑態度,難免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印象。

為什麼香港的疫苗接種率差強人意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是受到有關疫苗副作用的誇張宣傳,心存憂慮;有的人是的確身體不合適接種;更多的人則是認為不知道何時通關,現在打疫苗「無用」,希望等到確定恢復通關時才打。但問題是,如果大家都抱着讓別人先打、自己寧願等一等的心理,香港何時才能達到形成抗疫屏障的七成接種率?達不到七成接種率,又怎麼可能恢復通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