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文化經緯/二十世紀初的「○○後」\賴秀俞

  圖:廣州「六二三路」東橋頭「毋忘此日」紀念碑。\資料圖片

在許多人印象中,今天的青年似乎是被「喪文化」環繞的一代。社會正在高速發展,各種壓力紛至沓來,他們以「打工人」自嘲,依靠奶茶「續命」,「小確幸」成為一代青年貧弱的抵抗路徑。不過,追求「小確幸」未必意味着摒棄「大理想」,《山海情》與《覺醒年代》等展現兩代青年為地區脫貧、國家新生而奮鬥的影視作品在當今青年群體中不僅獲得收視率,而且呼喚出這些「電腦兒童」們感動的眼淚,這說明無論在哪一個時代,理想的光芒都可以點亮一個青年的內心。

不同世代的青年看似迥異,但青春總有相同的特質。例如胸腔中沸騰的熱血象徵着跨時空的「青春基因」,引領每一代青年去探索理想之路。我們可能很難想像,百年前為了革命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們,成為今天很多青年的「偶像」,例如「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他們自稱為「維新姐姐」和「復生迷妹」在網絡上為譚嗣同建立「貼吧」、「超話」,每年在忌日那天集體在線上、線下紀念這位寫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後以死明志的維新志士。對青年而言,澄淨的「赤子之心」是跨時代的信仰。它是至為寶貴的青春特質,讓不同時代的青年「心心相印」。

時光倒流一百年,回到革命年代,目之所及的不僅僅是破碎山河,更多的是哪怕在艱難境地中仍保持昂揚鬥志、蓬勃向上的青年志氣。

這是中國的青春紀事,不計其數的青年生命因為理想而綻放。他們的人生光輝燦爛,是名副其實的時代「明星」。百年前的黃埔青年就曾是引領時代的「弄潮兒」。時值一九二四年,「到黃埔去」是風靡全中國的青春口號。那年春天,黃埔軍校開始招生,想要報名的青年不絕如縷,但選拔的標準是嚴格的。首先要獲得介紹人的推薦,才能獲得參加考試的資格。而當時的考試並不容易,統共三大關卡:初試、覆試與總考試。而且三場考試在不同的地方進行,第一場在全國十九個省區進行初試選拔,通過之後,再到上海等地進行覆試。最後一場考試在廣州,考核內容包括國文、數學、歷史和地理等,全程可謂「過五關、斬六將」。

在參加黃埔軍校第一期考試的一千二百多名青年中,榮獲榜首之位的是一個二十二歲的青年蔣先雲。他出生於一九○二年,是二十世紀初的「○○後」。這個湖南新田青年原本是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的學生,在校時就是《嶽麓警鐘》月刊的主編,後被毛澤東推薦參加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據說,在這場著名的考試中,他在兩個科目中都取得了滿分。從長沙到廣州,再到黃埔軍校,蔣先雲創造了一個傳奇:從入學考試到畢業考試,他都是第一名。入學兩年後,即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在學校內外,他都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他成立了青年軍人聯合會,呼籲青年們「救國救民救自己」。可惜,還沒來得及過二十五歲生日,這位青年將才戰死沙場。

蔣先雲的字寫得漂亮,剛勁有力。字如其人,他瘦削的臉上也存留着一種剛毅神色。在入學調查表中,他寫道:「國民革命的三民主義就是我的宗教」,入學是為了「磨煉革命精神,造成一健全革命分子」。在家庭生活狀況一欄中,他填的是「極貧」。他是一位在赤貧中為理想不懈奮鬥的青年,幼時依靠親戚的資助方得以進入小學讀書,後來與夏明翰等人在衡陽宣傳馬克思、列寧思想,並在師範學校畢業後從事工人解放運動,開辦礦工工人夜校與俱樂部,以啟蒙的光芒燭照這片土地上貧苦的勞動者。這其中,除了思想浪潮的外在影響,想必也有生命體驗的內在召喚。

由個人的生命體驗通往時代的青年責任,是那一代革命青年共同的選擇,也是黃埔精神的體現。早年的黃埔學生多是湘、粵子弟。第一期學生共五百名,不少是「○○後」,其中最小僅十六歲。在動盪的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這群熱血青年中的很多人都將稚嫩的青春獻給了神州大地的解放事業。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為了聲援上海五卅運動,黃埔青年與廣州各界工人、農民、學生等人走上街頭,在沙基西橋口一帶遭遇帝國主義的槍口和炮彈,義明道、文起代、王海洲等多個黃埔學生在戰鬥中犧牲。此外,還有不少黃埔第一期學生在一九二五年的兩次東征、一九二六年的南昌戰役、一九二七年的龍潭戰役等慘烈的戰鬥中陣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當時不過是一群不及二十五歲的青年,正是當今廣大青年為工作、戀愛和未來發愁的年紀。

一九二六年後,廣州再無沙基路,而多了一條「六二三路」,為的是在東橋頭銘刻的四個字:「毋忘此日」。一百年前,參與這些戰役的學生恰是十八歲左右的少年郎,那時他們還沒來到黃埔。當時他們或在師範學校或初級中學讀書,或已參軍,走上戰場。那年十九歲的蔣先雲加入共產黨,是湘南第一批黨員。他已經從師範學校畢業,壯志滿懷,燦爛的人生正向他敞開懷抱。後來,他們用生命寫下碑銘:在新中國「破曉」之前,曾有一群「○○後」為人民的解放、國家的獨立浴血奮戰,他們的信念鼓動了更多胸懷山河的年輕人,讓一代青年的理想照耀在新中國的土地上。這一曲動人的青春之歌,告誡後世的青年們:何謂信念的力量,理想的光芒,何謂時代的不朽,何謂中國的青春。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