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人口經濟學/提高生育率迫在眉睫\攜程集團執行董事長 梁建章

剛剛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出生人口為1200萬,比2019年下降了18%,比剛剛放開二胎的2016年下降了33%,幾乎成為新中國有紀錄以來新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最低的一年。按照這個數字可以推算,中國目前的生育率為1.3。應當說,這個生育率數據本身已經令人觸目驚心。但更為可怕的是,1.3的生育率還不是穩定的生育率,今後還會繼續下降。因為在這個生育率數據中,還包含了正在逐步消失的二孩堆積效應。

所謂的堆積效應,是指隨着全面推行二孩政策,此前曾因政策限制而無法實現的二孩生育意願在短期內集中釋放,考慮到身體條件對生育的影響,很多即將錯過育齡的中年婦女,會在政策解禁後的第一時間就預備生育二孩,從而會在特定時間內帶來額外的生育率。

對於堆積效應到底有多少,我們可以根據2019年的數據來估算。2019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47,其中一孩生育率0.659,二孩生育率0.664,三孩及以上生育率0.146。這組數據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二孩率高於一孩率。按照常理,沒有「一孩」也就不存在「二孩」,所以自然狀態下的二孩率必然小於一孩率,實際大約只有一孩率的一半。所以面對上述反常數據,可以大致推算出,堆積效應使得近幾年的生育率比自然生育率多了0.2至0.3個孩子。

按此推算,雖然2020年的生育率為1.3,但去除堆積效應後,自然生育率只有1.0至1.1。這只有更替水平的一半,與很多歐美發達國家1.6左右的平均水平相比,少了0.5個孩子。就算跟少子化嚴重的日本相比,也要比他們的1.4還少0.3個孩子。可以說,中國的人口形勢在全世界範圍內最為嚴峻。

再次強調,雖然1200萬的出生人口比上一代人少了一半,但這不是底,中國的出生率和生育率在未來十年將繼續下降。目前的生育主力,是22歲到35歲的女性。在2020年,這個育齡高峰年齡段對應的,是在1985到1998年之間出生的女性。根據現有的人口統計數據可以看到,在未來十年,中國處於22歲到35歲育齡高峰年齡段的女性相比現在將銳減30%以上。如果沒有強力的政策干預,中國的新出生人口很可能在未來幾年降到1000萬以下。

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有人說,中國不是還有大量農村的年輕人口嗎?他們的生育率還是比較高的。這個判斷看似正確,但也進一步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即使有了這些農村的年輕人,中國的生育率仍然降至如此之低,那麼未來當這些年輕人進城以後,生育率只會變得更低。在中國城市化率比較高的東北地區,生育率也只有0.7,作為一個地區也處於世界最低的水平。種種跡象表明,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的中國年輕人,生育意願都是世界最低的。中國年輕人絕大部分未來會生活在城市裏,他們所面臨的養育成本的壓力比起城市戶籍人口更高。

綜上所述,如果與國民的平均收入相比,中國的養育成本世界最高。所以,儘管這次普查報告的生育率數據看似低得令人驚訝,但在仔細分析背後的各種因素之後,就會發現一點也不奇怪。而且伴隨着進一步的城市化,中國未來的生育率還會繼續下降,很可能成為全世界生育最低的國家,比包括日本在內的所有發達國家還要低很多。

如此低的生育率,意味着每代人口會減少一半。筆者已多次論證,人口急劇萎縮,意味着規模效應和創新能力持續弱化,進而出現綜合國力的衰退。因此,為緩解未來的低生育率危機,中國必須盡快放開限制,並大力鼓勵生育。而且僅有放開限制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系列強有力的鼓勵生育的政策。

鼓勵生育要有成效,需要極大的決心和魄力。「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已經預示了放開和鼓勵生育的政策,政策的目標是大幅度降低養育成本,讓人們生得起並養得起孩子,從而緩解迫在眉睫的低生育率陷阱。唯如此,才能令中國經濟後繼有人,中華文明後繼有人。雖然提高生育率是個世界難題,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發揮體制上和資源上的優勢,還是可以解決這個世界難題的。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