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竹門日語/無法外遊的日子\簡嘉明

香港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一波三折,原訂五月重啟的計劃因新加坡疫情反彈再度延後,對從事旅遊航空業及一直冀盼藉這個氣泡於旅行路上再出發的市民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不知是否真的「不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氣泡」(Bubble)這東西,顧名思義一戳就破,輕飄飄的,很不實在。若非名稱來自西方,為表尊重因此直譯,按中國人重意頭的習慣,將這計劃命名為「旅遊鋼索」、「外訪鐵環」或「出埠金剛圈」,早日成事的機會可能更大。

新加坡與台灣近日染疫人數急增,東京奧運也不知能否順利舉行,擔憂之餘,也影響了港人下半年可離港短線外遊的信心。對於過去半年一大遊,每季一小遊,連星期五晚出發的三日兩夜快閃行也不放過的香港市民而言,現在的假期生活真的轉變很大。然而,現實是現實,無奈也要接受。筆者認為若非公務或探親,離港外遊這回事就暫且隨緣,免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令原用以減壓的假期變成心理負擔,反影響身體健康。

不能外遊的假期可以做什麼?只要身體健康,就不愁沒事可做。習慣旅行的就參加本地遊,喜歡消費的就光顧商場小店,愛環球美食的就嘗遍各區餐廳;不去機場去球場,不乘飛機坐渡輪。現在的時勢,見步行步,要能屈能伸。何況香港已有多天零本地確診紀錄,疫苗供應也充足,市民外出無疑可暫時放下心頭大石,何不好好面對留港放假的日子?將用來外遊的金錢變本地消費,錢花在香港,促進經濟,利人終也利己;假期再多的不妨加入義工團隊,全家一起清潔香港,不但有意義,也肯定用盡年假也拾不完郊野公園與泳灘的垃圾;喜歡享受酒店住宿的,每個周末嘗試本地各級酒店的服務,再將評價上載網絡與同好者分享,可能甚至會成為香港酒店達人。放假可做的事情很多,只要不在病榻上就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