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交銀觀察/滬建國際資管中心具優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政策分析師 何 飛

  圖:去年底數據顯示,從已登記的內地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的註冊地分布來看,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浙江省(除寧波)和廣東省(除深圳),總計佔比達70.41%。其中上海市有4663家,數量佔比為18.95%。

近期,作為排名靠前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上海率先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上海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意見》的出台,對於上海加快建設全球資管中心、更好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助力作用。同時,上海建設全球資管中心,必將改變現有全球資管發展格局,特別值得關注。

一、建設基礎良好

一是較為完備的政策體系。早在2009年,國家層面就發布了《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明確提出上海要重點發展投資銀行、基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2019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委又發布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再次對提升資產管理國際化水平提出要求,並支持集聚和發展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和重要市場影響力的資產管理機構。2020年2月,《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發布,針對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的資管發展作了布局,特別是提出了支持臨港新片區率先落戶新型資管機構,支持上海在相關產品創新方面先行先試。近期,上海專門發布建設全球資管中心的意見方案,具有極其重要的方向性指南意義。

二是頗為豐富的機構類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底,納入人民銀行總行和上海總部統計的持牌資管機構、系統重要性資管機構共計172家,這些機構類型涉及公募基金、銀行理財、保險資管、券商資管、信託資管、期貨資管等。在中國排名前20位的公募基金中,註冊地為上海的共有8家。與此同時,上海共有私募管理公司近5000家,約佔中基協備案機構總數的20%;從規模看,上海備案私募管理公司管理的規模超過3萬億元。

三是高水平開放的市場環境。上海是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的高地,是最早試點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QFLP)和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的城市之一。華寶證券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在中基協備案的25家外商獨資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 PFM)落戶上海;有56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在陸家嘴地區設立了77家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此外,在政策利好下,匯華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等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相繼在上海獲批成立或籌建。

四是匯聚全球的金融人才。近年來,上海金融從業人員數量基本保持在47萬左右,其中,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在崗從業人員將近85%,金融人才素質整體較高。上海金融從業人員的國際化程度也比較高,《上海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海外留學回國的在滬金融人員佔金融從業調查總人數的7.68%。更為重要的是,針對金融人才培養,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已連續五年開展「三類金才」選拔工作,共選拔出上海海外金才95名、上海領軍金才195名、上海青年金才289名。

五是分布合理的資管發展集聚區。上海的資管行業主要分布於陸家嘴金融城、北外灘金融灣、蘇河灣財富管理中心等區域,此外在虹橋也有相關的基金小鎮,未來臨港新片區也有望成為上海新型資管機構的集聚地。在這些區域中,陸家嘴金融城是當之無愧的核心功能區,目前國家發布的、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相關政策,幾乎都在陸家嘴金融城先行先試,並率先取得積極成果。

二、新政四大亮點值得關注

一是明確了具體發展目標。總體定位上,上海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資產管理領域要素集聚度高、國際化水平強、生態體系較為完備的綜合性、開放型資管中心,同時要打造成為亞洲資管的重要樞紐,加快邁向全球資管中心城市前列。當然,與目前全球排名靠前的資管中心相比,上海在資產管理規模方面仍存在明顯差距。比如,國際投資基金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紐約、倫敦的資管規模分別為12.9萬億美元、11萬億美元,與之相比,上海的資管規模僅為3.3萬億美元。為此,意見特別提出,要吸引培育十餘家國內外行業領先、百餘傢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資管機構,此舉極其必要。

二是要求加快建立完備生態。具體包括集聚和培育資產管理機構、提升專業機構服務能力、強化資管機構合規經營、暢通資產管理投資渠道、加強金融市場國際合作、大力引進一流資管人才等舉措。上海的確具備加快構建完備資管生態的條件,特別是上海的金融要素市場完備,集聚了外匯交易中心、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黃金交易所、保險交易所、票據交易所、跨境清算、城銀清算、中央國債登記結算等一批要素市場。同時,上海擁有國內第一家金融法院,營商環境具有明顯優勢。

三是要求加大產品創新。主要產品創新涉及固收、開放式指數基金、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和基礎設施REITs、養老金融、綠色資管、衍生產品、大宗商品等多個方面。當然,這些產品的創新落地,也特別需要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

四是要求進一步擴大開放。《意見》明確提出,要建設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台,未來相關細則或有望加快出台。同時,上海還將進一步深化「債券通」「滬港通」「滬倫通」等業務,並積極學習大灣區經驗,探索建立居民跨境理財通。

此外,上海還將進一步深化QFLP和QDLP試點,並推動重點區域進一步擴大資管業開放。這些舉措都將有利於外資加速進軍上海資管行業,形成內外資良性競爭格局。

三、加快提升資管中心發展能級的建議

一是提升金融科技賦能資管中心建設能力,加快推動「金融科技+資管中心」生態圈建設。鼓勵各類資管機構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搭建資管平台。支持資管機構申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在沙盒模式下加快資管產品創新。

二是充分激發各類機構主體活力,支持打造資管領域龍頭企業。針對各類資管機構實施相同支持政策,對標國際領先資管中心,加大資管行業稅收優惠政策。大力支持排名靠前的資管機構做大做強。

三是以資管中心建設為核心引領促進金融要素市場高水平發展,同時不斷提升要素市場基礎設施服務保障功能。適當放寬各類資管機構上市融資等條件限制,以提供多元化融資渠道支持。基於完備的金融要素市場,加快研究跨境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機制。

四是對標國際水平加強產品創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聯動,吸收借鑒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設計及運行經驗,選擇合適的境外城市作為互動方,加快跨境資管產品落地。

五是進一步厚植人才優勢,把資管人才培養建設放在更高的位置。特別是要加快複合型、國際化、高水平資管人才培養。這方面可以充分學習紐約、倫敦、香港等城市的發展經驗,支持資管人才異地持證展業。

六是在細分領域形成資管領域的「上海樣本特色」,為國內其他城市的資管業發展提供有益經驗。上海可以將資管領域的發展經驗複製推廣到北京、深圳等兄弟城市,聯合相關城市共同實現資管中心能級提升。

註:本文僅代表個人研究觀點,不代表所在單位意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