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成語典故解讀/師出無名

解釋:

原指出兵沒有正當的理由,後來亦引申到做事沒有正當理由。

出處:

1. 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漢書·高帝紀上》

2. 君王計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師與有無名乎?

──《禮記·檀弓下》

字詞釋義:

師:軍隊

名:名義,引申為理由

典故:

秦朝覆亡後,天下群雄紛紛率兵爭奪天下。當時楚國領袖楚後懷王定下了「懷王之約」,他許諾各個將軍,誰先攻入秦國首都咸陽,就會封其為「關中王」,亦即秦王。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佔秦都咸陽,推翻秦朝統治,接受秦三世子嬰的投降。不久,項羽率大軍進入咸陽,他一怒之下殺了秦朝的降王子嬰,燒了秦朝的宮室,大火三個月都不熄滅。接着,他派人向他所擁立的楚懷王稟報了入秦的情況。懷王表示,按以前的約定辦:誰先打敗秦軍、攻入咸陽,誰就當秦王。

項羽雖然是後進咸陽的,但他倚仗自己兵馬強大,所以自封為西楚霸王;還對諸侯表示在攻秦一戰中,楚後懷王並沒有任何戰功,不應再聽命於他,給了楚後懷王一個徒有虛名的尊號──義帝,流放他至長沙。項羽亦將劉邦封為漢王,讓他到道路險阻、人煙稀少的巴蜀之地去。

但不久,項羽又暗中指使人把義帝殺死。項羽的這些舉動,引起了諸侯王的強烈不滿。漢王劉邦領兵到了洛陽,董公對劉邦說:「所謂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沒有正當理由,做大事就不能成功。項羽無道,殺了他的君王,為天下人所怨。您乘此率軍征伐,四海之內都會仰慕你。這樣,您就同從前的周武王討伐殷紂王一樣,興的是仁義之師。」

劉邦一聽,自覺機不可失,馬上為楚後懷王發喪,明令三軍全部穿上白衣,還為懷王舉辦大型公祭,又派使者向其他諸侯說:「楚後懷王是大家公認的君主,如今逆賊項羽弒君,實在大逆不道,大家若是反對項羽所為,就和我一起去討伐這個殺害君主的人。」從此,楚漢之爭拉開序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