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粵讀古詩文/陸游《沈園》二首賺人熱淚\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粵語正音推廣協會主席 招祥麒博士

  圖:陸游重遊沈園憶起與愛人唐婉往事,感慨萬分。

愛國家、愛民族,如同愛自己的親人一樣,是自然而然的。只有喪心病狂的人,才會出賣親人,否定國家民族。

詩是最真實感情的產物,又是語言文字最凝鍊的高度藝術品。只有觸角敏銳、情感豐富、文字造詣深邃的人,才足擔起「詩人」的名字。

陸游(1125-1210),是南宋前期愛國詩壇的代表人物,是繼屈原(約前343-前278)、杜甫(712-770)之後,又一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在八十六歲臨終前留下的絕筆詩《示兒》,相信沒有一個中國人不讀過,沒有不受其感動。

陸游除了愛國詩外,愛情詩也是情深繾綣的,這裏介紹他的二首七言絕詩《沈園》。

沈園,舊址在今浙江省紹興市禹跡寺南。陸游二十歲左右與表妹唐琬(1128-1156)結婚,感情很好,因不容於陸母,被迫離婚。後唐氏改嫁趙士程(生卒年不詳),陸游亦另娶王氏。高宗(趙構,1107-1187)紹興二十五年(1155),三十歲的陸游在沈園與唐琬偶然相遇,彼此傷感。陸游題《釵頭鳳》 一詞於壁。唐氏見後亦奉和一首,從此鬱鬱寡歡,不久便抱恨而死。

沈園的見面,給陸游留下了終身的痛苦,對唐琬的思念伴隨着他的一生。寧宗(趙擴,1168-1224)慶元五年(1199)春,陸游七十五歲重遊沈園,仍然感到和唐琬最後一次見面還像是昨天的事情一樣,記憶猶新。只是園已三易其主,亭台池閣已衰敗。當年那首《釵頭鳳》,經風吹雨蝕,字跡斑駁已經難以辨認了。舊地重遊,不免觸景傷情,回憶起四十年前的傷心往事,寫下了這兩首《沈園》詩。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弔遺蹤一泫然。 

第一首詩寫回憶沈園相逢之事,從現在寫到過去。「城上斜陽畫角哀」,詩人一落筆,即表現出沉重的心情。詩人舉目遠望,太陽已經西斜,對於一位七十五歲的老人,更添遲暮之感。這時候,不知從那裏傳來畫角的聲音,就更顯得哀切了。畫角,即彩繪的軍用號角,古時用以發號施令或振氣壯威,其聲高亢雄壯。「沈園非復舊池台」,非復,即不復或不復是的意思。詩人于光宗(趙惇,1147-1200)紹熙三年(1192年)六十七歲時所寫的《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序》,其中記述:「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按:實為三十七年)嘗題小詞壁間,偶復一到,園已三易主,讀之悵然。」此時七年又過,詩人眼中所見的池台景物,比之四十多年前更是面目全非了。「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兩句,語意緊連,沈園中那座橋和橋下泛綠的春水,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傷心回憶和聯想。「曾是」,說明是過去的事。那時候,同樣是春波蕩漾,綠波反照着唐琬那輕盈倩影的風采,像曹植(192-232)《洛神賦》中「翩若驚鴻」的仙子一樣,飄然而來。現在詩人再看不到那輕盈的倩影了,那池上的空橋,自然令詩人傷心了。

年邁仍念念不忘愛人唐琬

第二首詩寫詩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從過去又想到現在。首句「夢斷香消四十年」,寫唐琬離世已四十多年和詩人對她的思念。「夢斷」,是感慨思念之苦;「香消」,是比喻愛人之死;「四十」乃取其整數。「沈園柳老不吹綿」,沈園裏的柳樹都已經衰老了,雖然是春天,已沒有柳絮飛起的現象。綿,指柳絮,春天柳樹的種子借助表面上的白色絨毛,到處飛舞。詩人從柳樹的衰老,自然也想到自己的衰老。「此身行作稽山土」,是對「柳老」含意的進一步說明,句意是:我很快將化作會稽山上的一抔黃土,即很快去世了。「猶弔遺蹤一泫然」,猶弔,即仍弔,說明儘管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但對唐氏眷念之情卻永不泯滅;遺蹤,即沈園舊地。泫然,即傷心落淚。這句是說,我已經快要入土了,今天仍然忘不了舊情,來這裏憑弔一下舊地,不禁使我悲傷難忍潸然淚下。

陸游被譽為「愛國詩人」,詩歌大多展現雄渾奔放風格。由於他一生鍾情於唐琬,也寫下頗多深婉纏綿的愛情名篇,以上兩首詩以景抒情,情景融合,第一首詩中,詩人通過園景和周圍景色的描寫表達他對唐琬的懷念和自己的哀傷;第二首描寫柳老不吹綿,而寄託自己衰老的心情,流露深沉哀婉之思。而回憶唐琬的美態,恰當地運用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的典故,使詩境的營造顯得更美,亦取得含蓄蘊藉的效果。而最需留意的,兩首詩的落句精彩,第一首「曾是驚鴻照影來」和第二首「猶弔遺蹤一泫然」,令讀者回味無窮。當然,如果沒有前三句的鋪墊和蓄勢,也未能突出第四句的效果。所以在詩歌的創作上,是值得借鑒的。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