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閒話煙雨/領略功夫\白頭翁

  圖:齊白石《手摘紅櫻拜美人》。\資料圖片

先領略三位先生的功夫。

著名青銅器專家李先登一九九六年到台北故宮博物院,要求看看「海內三寶」之一的毛公鼎。之前曾有一位日本前高官專程去台為得一見。答覆為「天雨,國寶不宜出面」。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親自接待李先登,那天正巧「天雨」,秦先生並不言雨,交談之際拿出一把刻有銘文的青銅寶劍,請李先登鑒賞。李先登細考後指出:「寶劍是真,銘文是假。」即使天雨,秦先生立時引李先生去「拜訪」毛公鼎。何為功夫?李先登謂之也。

楊仁愷的功夫。

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成立初期,當時收藏品中有不少贋品,如何去偽存真,的確要看真功夫。當時館內藏有三幅「清明上河圖」,有沒有真品?楊仁愷穩穩地打開了送來的第一幅,看過後立下定語,此幅是贋品。打開第二幅,楊先生稱感覺就不一樣,感覺是靠功夫養成的,一種神韻俱現之感油然而生,細細品鑒,是一幅後世高仿。第三幅拿上來時,稱已有大師鑒定為贋品。楊並未所動,攤開後一看,不覺朗聲高調:此乃正是北宋張擇端真跡《清明上河圖》。過去八百年,多少帝王將相都欲一覽而不得,以為隨宋而亡,今日得見,後經證實,此畫的確為真跡,現珍藏於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楊仁愷先生的功夫着實厲害。

羅振玉的功夫。

羅先生的功夫最見長的是甲骨文。在甲骨文上的功夫,不知中國還有出其右者乎?

中國歷史從何論起?清末即有「東周以上無歷史。」一九一七年前後,胡適從美留學歸來,在北大哲學系講「中國哲學史」是從周宣王開講的,以後又有傅斯年、顧頡剛等亦持此觀點。也有人提出質疑,但無足夠證據撼動胡適。羅振玉把三塊甲骨文綴合,釋而讀:「殷王名謚十餘。」推斷出土甲骨文的小屯村當是「徙於武乙,去於帝乙」的晚商都城所在地。羅先生功夫深,於無聲處聽驚雷,撼動了胡適。

先生,賈誼解釋為先醒,領先於人。若料事於未發之前,可謂大先生。

再看齊白石的功夫。

一張白紙從上到下什麼都沒畫,只是在離紙底部還有三分之一的地方畫了一片秋天的葉子,葉子上趴着一隻蟬,頭朝下。葉子旁邊有白石先生的兩句詩:「鳴蟬抱秋葉,及地有餘聲。」一幅有聲之畫。

老舍曾「考」過齊白石,題目都是一句詩,一句很難用畫展示的詩,那分明不是「考」畫,而是「考」功夫,「考」文學積澱,「考」職業修養。老舍真會出題,試題亦見功夫。「淒迷燈火更宜秋」「芭蕉葉捲抱秋花」「手摘紅櫻拜美人」「幾度寒梅帶雪紅」「蛙聲十里出山泉」……看齊白石如何作答。「芭蕉葉捲抱秋花」,畫面上一株碩大的芭蕉,層層葉片捲抱着一枝尚未開放的黃色花蕾。老舍的題難在一個「捲」字上,一個「抱」字上,白石先生反覆觀察琢磨,才應對出芭蕉葉是向着日光捲葉,捲之中顯現出「抱」來。真功夫!又如「手摘紅櫻拜美人」,白石先生先畫了一隻長頸花瓶,瓶的正面畫着一條昂首挺胸張牙舞爪的墨龍,瓶口插着一束盛開的折枝櫻桃花,詩情畫意,盡在其中。再如「蛙聲十里出山泉」,要用不動的畫面畫出聲,畫出動。據說硬考了齊白石好幾天,最終畫了條山間的溪流,傾瀉而下,奪山而出,何止十里;一群小小的蝌蚪順流而下,正在泉溪中嬉戲鬧騰,真真畫活了,畫出了水聲畫出了蛙鬧。齊白石先生的功夫怎能不讓人拍案稱絕呢?

(一)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