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如是我見/疫下書展\承言

香港書展在闊別兩年之後終於重新得以舉辦。我覺得,今次書展最大的特色並非是它的年度主題,也非那些精彩的講座,而是書展本身。因為,如此大型的公眾展覽能夠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順利開展,這本身已經算得上是成功,它向社會傳遞着與以往不同的意義。

對於不少出版商而言,香港書展的銷售佔據全年銷售中一個相當可觀的比重,對於一些小出版商來說,甚至可謂決定當年是食飯還是食粥。香港書展持續一個星期,與許多其他參展商一樣,在開展之前,我們最為擔心的就是入場的客流量。在疫情的影響下,誰都無法樂觀,沒有同行會奢望今年書展的情況與以往正常年份相比,無論是客流或銷售。

因此,參展的出版社們在今年的推廣模式也較往屆有所變化。普遍的做法是,不少出版社加強了作者現場簽售的頻率,希望藉此能夠在有限的展期內充分利用自帶流量的作者吸引粉絲購買以加快售書的節奏。也有一些出版社顯然在疫情期間進行了轉型,增強了網上服務的推廣,比如網上閱讀或網上購書等方面,順應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

可喜的是,從書展開始的第一天起,我們看到有大批市民入場。「比想像中好」,這是許多同行對於本次書展人流量的直觀感受。在周末,讀者甚至要花費一個多小時才能夠從灣仔港鐵站進入到書展現場。書展久違的風景線回來了─拖着箱子購書的讀者、席地而坐看書的學生、激發思想碰撞的講座。

疫情下火爆的香港書展有着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大批讀者重新來到書展,尤其在過往大量跨境而來的內地讀者因為疫情而無法來到香港逛書展的情況下,今年書展入場人次以本地讀者為主。這也說明了香港這座城市是具有文化土壤的,也證明香港書展本身已經成為市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沒有讀者,出版就沒有未來。」這是香港出版總會會長李家駒在港版《讀者雜誌》發刊詞的一句話。毫無疑問,火爆的書展人潮是推動香港文化出版界繼續奮鬥的動力,讓一眾文化工作者們切身感受到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意義。而今年書展的另一個特別意義是,香港在疫情爆發以來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公眾活動之一。其實,它也是一次很好的城市公關宣傳,書展的成功舉辦向外界顯示出香港目前防疫的成效,有助於加強外界對於香港控制疫情的信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