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微篇/香港政治撥亂反正依然「任重」\周八駿

7月1日銅鑼灣發生「孤狼式」本土恐襲事件後,香港社會若干人士提出來一個觀點──香港必須政治和解,特區政府必須採取切實措施。這一觀點的理由是,香港國安法可以止暴卻止不了人們心中的仇恨,消除仇恨要靠去除產生仇恨的根源。仇恨不易消除,但必須盡快消除,否則,將代代相傳而致香港社會長期分裂。這一觀點看似自洽,其實,只是符合形式邏輯,只是從單一角度看問題,經不起推敲。

「政治和解論」悖離原則

「拒中抗共」政治勢力與愛國愛港陣營展開20多年你死我活的鬥爭,尤其,經歷2019年6月上旬至2020年6月底逾一年的殊死較量,的確形成香港社會政治分裂和對峙。不同政治陣營的支持者相互產生仇恨,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必須指出的是,愛國愛港陣營的支持者是以克制來對待「拒中抗共」政治勢力炮製「黑色暴亂」;相反,「拒中抗共」政治陣營的支持者,有些人參與暴亂,有的甚至實施本土恐怖主義,包括「孤狼式」恐襲。所以,所謂「政治和解論」,是指特區政府和愛國愛港陣營應當主動爭取「拒中抗共」政治勢力和解。這樣的政治立場或傾向,悖離「一國兩制」原則。特區政府和愛國愛港陣營不應該也不會採納。

「拒中抗共」政治勢力不可能改變政治立場。眼下,他們作鳥獸散,包括團體紛紛解散、二百多名區議員主動辭職等等,是政治形勢使然。這些人大部分留在香港,伺機東山再起。因此,特區政府執行香港國安法、落實完善後的選舉制度,務必雷厲風行,決不鬆懈。

與向「拒中抗共」政治勢力傾斜的「政治和解論」相一致,香港社會若干人士還主張,中央和特區政府主動邀請「泛民主派」中一些被稱為「溫和」的人士參加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並且,確保其中有人當選。這種觀點的理由是,有利於爭取「拒中抗共」政治勢力中產生「忠誠反對派」,有利於香港社會政治和解。

這樣的觀點看似也自洽,其實也只是符合形式邏輯,也只是從單一角度看問題,同樣經不起推敲。任何人只要是「拒中抗共」政治勢力的成員,便是認同其政治立場。所謂「溫和」人士,只是在兩大政治陣營對壘中沒有衝在前線。之所以那樣,有些是資歷淺輪不上打頭陣,有些是性格使然願意做「默默無聞」的工作。一個政治陣營或一個具一定規模的政治團體,總會有那樣的分類和分工,但沒有人會據此視同一陣營或同一團體的成員在政治立場上有區別。即使有人據此企圖替某人或某些人開脫,但是,不可能成立。

我反覆闡明,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可能推行西方多黨制,不可能形成在野黨與執政黨,從而,不可能出現「忠誠反對派」。所謂「忠誠反對派」,是一些人基於對西方政治模式的崇拜而臆想。事實是,沒有一個「拒中抗共」政治團體接受「忠誠反對派」的設計,即使已退出民主黨而另立追求政治中間道路政治團體的人,也已斷然拒絕充當所謂「忠誠反對派」。

加快推展愛國主義教育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演變,香港政治轉變的節奏必定也加快。今明兩年,香港仍須加大政治上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力度。未來五至十年,政治上撥亂反正、正本清源與經濟轉型和民生改善必須齊頭並進,相輔相成。

有人會詰問:不主動爭取政治和解卻繼續加大加快政治撥亂反正將使政治仇恨代際傳承,豈非香港之福?

的確,政治仇恨可能代際傳承。例如,新中國成立前後一些從內地移居香港的人的後代,至今仍繼承父輩對中國共產黨的仇恨。問題是,如此傳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港英政府鼓勵。

最近,行政長官在「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上批評,回歸以來香港缺乏系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別有用心者和傳媒把國民教育污名化。

的確,現屆政府必須認真總結上屆政府在推行國民教育上「剎羽」的教訓,加快落實通識科改革方案,並且,以宣傳香港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為重點,與時俱進地向香港全體居民宣傳國家憲法和香港基本法,形成全社會壓制「拒中抗共」政治勢力的態勢,促使一部分香港居民展開思想鬥爭,放棄支持或同情「拒中抗共」政治勢力的心態。

資深評論員、博士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