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縱橫談/阿富汗恐將爆發大饑荒\梅新育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隨着美軍黯然撤離,阿富汗這個充滿戰亂和動盪的國家,進入了新的不確定時期。在國際援助斷絕之際,阿富汗新政權面臨財困、內鬥不止和糧食危機等重大挑戰。倘若解決不好,今年年末、明年年初阿富汗爆發大面積饑荒的風險是存在的。

阿富汗是「高山和沙漠之國」,可耕地僅佔國土12%,歷史上長期依賴進口糧食。該國目前正面對三年來的第二次嚴重乾旱,而美軍撤出引發的動亂更讓糧食生產雪上加霜。

阿富汗夏糧收割時令在6、7兩月,美國總統拜登4月中旬宣布全面撤軍決定後塔利班發動進攻,戰亂造成大批民眾逃亡,耽誤了收割。在塔利班8月中旬攻佔喀布爾前夕,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布報告,將阿富汗列為糧食短缺最嚴重10個國家的「榜首」,阿富汗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約1400萬人)正面對飢餓,200萬名營養不良的兒童急需治療。阿富汗秋糧收割季節跨度從9月延續至11月上旬,這期間的阿富汗能否重整旗鼓,克服外援撤離造成的農資短缺等問題,實現秋糧應收盡收並完成冬播,還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2002年至2017年,國際社會承諾援助阿富汗1040.4億美元,到位818.3億美元,年均51.1億美元;按實際支付援助款排行,前四大援助方均為西方國家:美國援助553億美元,日本援助67億美元,德國援助37.7億美元,英國援助35.5億美元;另外印度也援助30億美元,上述五國對阿富汗援助合計723.2億美元,佔此時期阿富汗實收援助總額的88%;經過這番「變天」,這部分援助在可預見未來無望恢復。即使巴基斯坦和某些海灣國家可能提供部分援助,他們也絕無可能彌補美歐、印度援助切斷的全部缺口;如何解決糧食挑戰,喀布爾新政權壓力空前。

不僅如此,由於塔利班勝利在國際上引發強烈反響,中東各國反應尤為激烈,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很可能是間接加劇國際糧食市場壓力和阿富汗未來的糧荒。中東國家糧食自給率普遍較低,格外依賴進口解決吃飯問題,同時政府普遍對居民基本食品供應給予高額財政補貼,這種補貼又激勵了居民對食品的浪費,從而反過來加劇了糧食市場的供需缺口。

回顧歷史,1970年至1971年,阿富汗遭受歷史罕見大旱災,農業產量連續兩年銳減,牲畜被大批屠宰。1971年糧食產量比1969年減產18.0%,1972年糧食產量仍比1969年產量低2.3%。阿富汗物價飛漲,國民流離失所,國際社會提供了大量援助,但未能、也不可能制止其本已存在的經濟政治危機進一步激化,終於在1973年7月17日爆發政變,由此開啟了阿富汗政變頻繁、政治動盪和武裝暴動加劇、一步步走向外國干涉和全面戰爭的進程。

在塔利班攻佔喀布爾前夕,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年底全球將有80個國家的2.705億人面臨糧食短缺,43個國家的4100萬人處於飢餓邊緣;而在此前後,中國糧食主產區連續遭受暴雨災害,美國、巴西旱災加劇,阿富汗國內糧食生產被政權更迭打亂,在這種情況下,阿富汗潛在糧荒最終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呢?而這場糧荒一旦成為現實,又會在阿富汗社會引爆怎樣的動盪呢?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