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讀書關鍵詞/孤獨:理查·葉慈《十一種孤獨》\米哈

孤獨,哪怕只有一種,也嫌多,還要來十一種?

理查·葉慈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十一種孤獨》不是叫人無病呻吟,煽情於彼此的寂寞,卻是教人透過城市中不同處境的人物與遭遇,明白孤獨的本質──不被理解。

美國作家理查·葉慈於一九六二年出版《十一種孤獨》,此書的故事就是以當時二戰後的一九五○、六○年代的美國作背景。這歷史背景之特別,在於二戰後的美國正處於科技進步、經濟向好的發展,再加上國際間趨向和平的進程,一切欣欣向榮,美國社會本應是美好而樂也融融的。但,葉慈告訴你:在繁華與安定之中,人類的問題不再是飢餓、戰爭,而在於人的內心。

孤獨,是一種文明病。

「如果我的作品有什麼主題。」葉慈說道:「我只想有簡單的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人逃脫得了,這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十一種孤獨》描繪了十一個戰後城市人。從轉校生、丈夫長期住院的妻子、退伍軍人、新婚妻子,以至懷才不遇的作家等等,葉慈寫出了各有因由的孤獨。

其中,《愛找苦頭吃的人》講述一個習慣失敗的人,他一輩子都沒有什麼時候是勝利者,卻總是想着怎樣體面地失敗。在九歲時,主角彷彿已經領略到這道理,「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唯一令人滿足的一刻是假裝中槍,揪着心口」,「有好一陣子覺得倒下去死掉是全世界最浪漫的事」。誰要假裝中槍死掉?就是被抓到的、輸掉了遊戲的小偷,但主角告訴自己樂在其中。之後,主角面對婚姻、面對被開除,沒有人嘗試理解他的感受,而他只好繼續告訴自己:要樂在其中,演出好那一段假裝中槍的好戲。

一個不成功的人,彷彿失去了被理解的資格,而病人,也有類似遭遇。在《舊的不去》,主角是一名長期住院的結核病人。在肺結核大樓,病人「多的是自成一格的無聊」,他們說笑話,重複舊日的事,不過是掩飾他們與世隔絕、與社會脫節的慘況。然而,種種裝瘋賣傻的假笑,始終無法沖淡主角內心的、只有他自己知道的苦:他是一名父親,他心愛的女兒出了狀況,但他除了讀信,什麼都做不了。

人的孤獨,在於不被理解。他人無法理解你的失敗,無法體會你的無力,也可能無法明白你的才華。《十一種孤獨》的最後一個故事是《建築工人》,彷彿是葉慈的夫子自道。葉慈曾經是公關部寫手,也是代筆寫手,而這故事的主角也是一名代筆。主角是一名財經新聞編寫員,以海明威為榜樣,想成為一名自信的作家,他的理想彷彿只有他自己一個人認同。一個「作家書寫作家」的故事,何以「建築工人」為題呢?因為故事中有一個著名的比喻:

寫作就像蓋房子,「房子一定要有屋頂,但你要是先蓋屋頂,麻煩就大了對吧?蓋屋頂之前,你得先蓋牆壁。在蓋牆壁之前要先鋪地基──一個步驟都不能省。鋪地基之前要用推土機去夷平,然後在地上挖出一個適當的洞」,但「窗戶在哪裏?問題就是這個。光要怎麼進來?」

如果《十一種孤獨》是一所可以引出光芒、療愈孤獨的房子,它的光在哪?未必從精緻的窗戶而來,也絕不來自破陋的裂縫,卻可能是那屋子內的溫暖火爐,散發光,照亮自己的內心。若沒有人理解自己,我們就去懂得自己的孤獨、自己內心的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