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人與事/張篷舟其人\成 放

  圖:《薛濤詩箋》書中插圖有張大千《薛濤製箋圖》。\作者供圖

張篷舟,何許人也?

今年九月九日是毛澤東逝世四十五周年紀念日。一則《毛澤東為大公報題詞》的帖子廣為流傳,於是把這位逝世已三十年的名記者、詩人又引了出來,成為熱議。

一九四五年八月,毛澤東從延安飛抵重慶,率中共代表團參加國共談判。在毛澤東、周恩來一行抵渝一周左右,在慶祝《中蘇友好條約》簽訂的雞尾酒會上,有人介紹毛澤東與時任重慶《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相識。九月二十日,《大公報》總經理胡政之以個人名義發出邀請,在李子壩大公報館設宴迎毛澤東和中共代表團。在宴會上,毛澤東回答了「共產黨不另起爐灶」的問題,在座人士無不為毛澤東含義深刻、一針見血的幽默作答頻頻頷首。宴會結束時,外勤記者張篷舟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提出了讓毛澤東為報館職工題詞的請求。毛澤東當場題寫了「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毛澤東之所以對《大公報》如此另眼相看,還頗有淵源。一九三五年九月,到達甘肅哈達鋪的紅軍無意中得到了一份《大公報》,毛澤東看到劉志丹陝北根據地的消息,促使他決定把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定在陝北。而這個消息,為大公報記者范長江所寫。

如今,「為人民服務」這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被懸掛在中南海的大門上,也被各級政府部門和司法機關單位,作為座右銘高高懸掛在顯著地方。但大概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來自張篷舟當年的「壯舉」。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作為一個小字輩的大公報人,我曾與張篷舟同在一個大樓工作過。他當時在報社資料組,我也經常出入其間,只見一位個子高高、腰板筆挺、器宇不凡的老者埋頭書報。從不知他是一位記者、詩詞研究專家,也沒有與他交集過。後來才輾轉獲悉他的生平,並購買了他的著作《薛濤詩箋》,一讀為快。這次傳到他的事跡,又把這本書找出來重讀。

張篷舟在大公報任職期間,為報紙採寫過《魯迅逝世採訪記》,被載入新文學史料;還到漢口、重慶、上海、桂林和香港等地,搜集資料,協助曹谷冰等人,收集了一套完整的《大公報》,為我國的報業發展史作出了貢獻。他還續編了《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一書的第八卷。

張篷舟生於一九○四年,逝於一九九一年,四川成都人。作為大公報的戰地記者,抗日戰爭時期,特別是在淞滬會戰時,他從虹橋機場事件開始參與報道,寫下了五十多篇上海戰場報道並拍攝了大量圖片,反映了抗日戰士浴血奮戰的事跡,並以「楊紀」的筆名撰寫了《上海之戰》《滬戰實錄》等書,名噪一時。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花畢生精力對唐代女詩人薛濤作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被譽為「集薛濤研究大成者」,由此擔任薛濤研究會名譽理事長。薛濤是唐代著名女詩人,一生創作詩詞五百多首,與魚玄機、李冶、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明代學者謂:「唐有天下三百年,婦人女子能詩者,不過數十」,而薛濤是其中佼佼者。李贄也讚她:「文才如濤者,猶能使人傾千里慕之。」成都望江樓公園是紀念她的古蹟和遊覽勝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篷舟童年在成都,常遊薛濤的遺跡望江樓,愛其「傑閣崇樓,古井香茗」,便閱讀起薛濤的詩。一九二五年,在成都《曉光日報》發表《薛濤的詩》,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畢生研究不輟。一九二九年張篷舟與妻共同整理舊稿,把薛濤、曼殊之詩合為《浪漫二詩人》一書,由上海南京書店出版。一九四七年,國畫大師張大千贈其所作《薛濤製箋圖》,六尺條幅,工筆立像,描金彩繪,彌足珍貴。一九八三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張篷舟的《薛濤詩箋》時,作為插畫收入此書。

張篷舟窮數十年精力,研究薛濤的方方面面,諸如薛濤的詩、傳、字、墳、箋、酒等無不涉及。但他不以自己的著作而顯耀,卻用淡淡的口脗說:「薛濤以詩名世,馳譽千載,而成都的望江公園傳為她的遺跡,讀其詩,慕其人,遊者多不能了解為憾,我的這本書就可以供大家參考。」「文章千古事」,儘管斯人已逝,但他嘔心瀝血撰成的研究碩果,卻在祖國的文學寶庫中佔有一席之地,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借問風光為誰麗,萬條絲柳翠煙深」,薛濤的這兩句詩,像是為她的青睞者和研究者張篷舟點讚。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