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創科宇宙/「十四五」締造灣區生科機遇\創業投資者聯盟召集人 梁頴宇

  圖:深港兩地在生物科技領域具有互補優勢,今年四月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展開「港澳藥械通」試點工作。圖為港大深圳醫院二期工程模型圖。

隨着本港政治環境趨向穩定,8月下旬中央派官員來港進行宣講會,闡釋「十四五」規劃給香港帶來的各種機遇。事隔不足一個月,中央和廣東省政府已推出連串惠港政策,由全面深化前海深港合作區改革開放;到廣東省簡化香港註冊傳統外用中成藥在大灣區註冊的審批流程、開放大灣區公立醫療機構招聘香港中醫師;再到粵港澳聯合推出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人行推出債券南向通,一連串舉措體現了中央支持香港盡快融入大灣區發展的善意。

今年3月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目標是打造一個粵港澳融合發展的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立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新近出台的連串政策集中於優化區內經濟、醫療、科技、資金和人員流通,其中又以金融、創新科技和生物科技三個領域的機遇最大,能否把握這些機遇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成敗關鍵。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捕捉這些機遇,現嘗試分三篇文章逐一跟大家探討這三個重點領域在「十四五」規劃中的發展機會,而打頭陣的是筆者最熟悉的生物科技領域。

為了實現中國到2035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遠景,「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多項有關推動科研及先進製造業發展的目標,點名七大科技攻關前沿領域,其中「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基因與生物技術」、「臨床醫學與健康」共佔了三席;「生物技術」更被列為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類腦智慧」、「基因技術」則被列入未來產業。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內地將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專案,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醫藥和醫療設備;推動生物技術和資訊技術融合創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並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在科教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雄厚的地區,布局一批國家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

建議設立科技口岸

生物科技研發一直是香港創新科技的強項,本地大學在生物醫藥和醫療科技範疇的研究根基深厚,港大和中大兩家附屬醫學院均設有臨床試驗中心,與跨國製藥公司合作進行臨床試驗,一直以來按照國際標準進行前沿研究。面對國家致力推動生物科技研究和應用,香港可善用一貫與國際接軌優勢,吸引海內外專才建立生物科技人才庫,積極與大灣區內生物科技園配合,尤其是在接軌國際標準上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在人才、資金、技術、數據、樣本於國內外互聯互通之合作。此外,香港擁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法規,在國際認證申請,市場營銷及企業管理能力和商業融資等領域,坐擁強大優勢。「十四五」規劃推進完善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加快新領域新業態智慧財產權立法,香港行之有效的經驗可發揮引領作用。

「十四五」規劃另一重大政策是提出支援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已獲納入為粵港澳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目標是發展成為一個科研基地,匯聚全球頂尖的科技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現正與深圳共同建設由「深圳科創園區」和「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組成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未來將會透過「一區兩園」模式,助力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深港兩地在生物科技領域具有互補優勢,香港基礎研究實力雄厚而深圳生物製藥、醫療器械、生物技術服務等產業蓬勃發展。醫療科技是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優先發展的六個創科領域之一,香港科技園計劃在園內設立生物樣本庫和醫療器械檢測中心等核心設施,幫助生物科技企業發展。深圳園區的研究規劃同樣聚焦醫療科技,支持先進生物醫療技術公司落戶,並計劃推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和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這些重要項目。

深港地理上互相毗連,但是「一區兩園」仍涉及通關問題,要能各自發揮所長,兩地政府必須在政策上多溝通配合,盡快推出合作區的聯合政策,並探索提供科研資源、資金等方面的便利及支援措施,定能吸引海內外人才和企業落戶園區,加速組建生物科技合作生態系統;而為了解決在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要素的流動限制,可考慮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設立科技口岸。

「十四五」規劃又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特別指出構建強大公共衞生體系、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健全全民醫保制度等主要目標。同時要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建設中醫藥科技支撐平台,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新藥研發保護和產業發展;強化中藥品質監管、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藥械准入限制放寬

中醫藥也是香港醫療體系一個重要部分,政府近年致力推動政策法規、人才培養、科研創新、中醫服務及中藥產業等方面的發展。2014年決定在將軍澳興建一所中醫醫院;2019年啟動了5億元的中醫藥發展基金,分階段推出各項資助計劃,涵蓋培訓、改善診所設施、優化中成藥生產質量管理系統、中成藥註冊、中醫藥推廣、應用調研及研究等。此外,內地去年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勾畫了中醫藥在區內發展的藍圖,香港一直在加緊建設中醫醫院及推動相關人才培養、鼓勵香港中醫師在內地公立醫療機構執業、加強開展中醫藥研究項目及中藥標準制定、鼓勵香港註冊中成藥進入大灣區市場等方面配合;並鼓勵本地學術機構、科研機構及中醫藥業界與大灣區其他機構合作,開展更多中醫藥基礎理論、臨床及標準制定方面等研究。

香港第一所中醫醫院和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的設計及建造工程已於6月底展開,預計於2025年落成,檢測中心將設有符合國際水準的中藥檢測實驗室,並會致力支持中藥研發和教育。隨着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上月底宣告經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批准註冊,並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傳統外用的中成藥,可透過簡化流程向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註冊申請,成功獲審批的中成藥可在大灣區銷售;以及廣東省中醫藥局容許廣州及深圳選定公立中醫醫療機構推出試點,以合約制形式招聘香港中醫師,未來可爭取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

如今年4月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展開的「港澳藥械通」試點工作,容許該院可使用經審批的臨床急需、已在本港上市的藥物和本港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的醫療儀器,試行以來已審批臨床急需使用進口藥品9個、醫療器械2個,當中包括目前全球較新的抗癌藥品,為難治性、特定基因突變型癌症類型患者提供替代性的治療方式。試點計劃在7月完成後,已正式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實施,初步審核確定的5間首批內地指定醫療機構,除了港大深圳醫院,其餘4間分別為位於廣州、中山及珠海,日後若能進一步放寬科研用品跨境使用、進出口手續進一步簡化,香港藥品和醫療器械准入限制可望進一步放寬。

當然,目前深港生物科技合作還存在一些障礙,比如生物組織和樣本無法跨境,基因診斷技術還在內地的負面清單之中,香港註冊的公司無法直接進入內地市場,香港跟內地缺乏雙向專利註冊制度導致錯失先機等。未來可爭取在香港註冊的公司在河套區能直接提供服務,讓香港的知識產權處審批的標準專利可以在大灣區試行,給予生物科技公司法律保護,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等。至於如何促進大灣區資源流通,包括數據、樣本轉移等,可考慮成立「數據特區」,容許科研人員取用數據作研究,只要無法從數據中辨別個人身份,那些數據便不屬個人私隱。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