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案暫告一個段落,但美國主流媒體仍揪住不放,《華盛頓郵報》9月28日發表社論,指責中國在孟案上大搞「人質外交」,完全是在「蔑視傳統外交規範」,稱這通常是恐怖主義國家所為,而對中國這類「對既大又強的流氓國家而言,絕不能聽之任之」;文章還稱,「一種解釋是釋放孟晚舟是出於緩和中美關係的需要,但更好的解釋是,西方國家結成聯盟共同對抗中國有了更充足的理由」。
究竟誰是「流氓國家」?就孟晚舟案而言,包括法國、日本等深受其害的美國諸多盟友心裏都有一本賬,只不過敢怒不敢言。逮捕孟晚舟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陰謀,只不過被當時的特朗普政府披上了「法律」外衣。美出於打壓中國5G產業的需要,公然對中國華為公司高管採取綁票行動,將孟晚舟扣壓為「人質」,企圖讓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及其高管皮耶魯齊的悲劇在華為身上重演。這樣的流氓行為,世界看得清清楚楚。《華盛頓郵報》反倒打一耙,給中國扣上了「人質外交」的帽子,也算是美國主流媒體的一種傲慢。
在長達近三年的政治與法律戰中,中國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孟晚舟堅持不認罪,最終美國司法部不得不做出推遲起訴、放棄引渡的決定。美國引渡不成、孟平安回到祖國,無疑是中國的巨大勝利,堪稱中國外交教科書式的案例。這是美國當年簽發孟晚舟逮捕令時未曾料到的,華府無異於自取其辱,對於美國今後對華採取類似行動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中國不惹事,但絕不怕事。
孟晚舟案既然是政治行為,最終只能通過政治方式解決,而法律只是形式和輔助。釋放孟晚舟對於加拿大是一種解脫,畢竟作為幫兇的角色,幫助美國幹髒活,被夾在中美兩國之間,這幾年活得也很苟且。孟與兩位「麥克爾」幾乎同時獲釋,引發了外界很多聯想。中方認為,孟的獲釋與加拿大人的獲釋是兩個性質不同的問題;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強調,孟晚舟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的協議,是一項法律行動,而「非交換人質」。但加拿大外長很直白地向媒體表示,兩案之間存在聯繫。不管外界如何解讀,有一個是可以肯定的,孟案之所以能夠柳暗花明,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此案,並一直用西方人聽得懂的語言、看得見的政治與法律行動與美、加打交道,而不是與列強「坐而論道」。另一方面,作為華為的副董事長,孟背後有華為公司的實力作為後盾。孟晚舟案在加拿大聯邦法庭的保釋金就高達1000萬加元;此外,在1000多天裏的法律較量中,高額的律師費也並不是一般公司和個人能夠承受得起。高水平的律師團隊徹底曝光了這起案件的法律破綻,打亂了美國的部署,讓一直以「法治國家」自居的美國無計可施。從這個意義上說,孟晚舟案背後體現的是堅定的中國國家意志和華為公司的實力,這才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從實力地位出發」。
輿論普遍認為,孟晚舟的獲釋搬走了中、美、加三邊關係的一個障礙,也算是拜登政府在清除特朗普對華遺毒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但中美、中加關係的改善程度到底有多大,完全取決於美加兩國能否以正常的心態對待一個崛起的中國。
拜登執政大半年以來,人們對其政策糾偏意願和能力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其在對華政策的調整過於緩慢,少不了華爾街的猛烈批評。據外電報道,孟案得以解決的中間人包括高盛集團的前總裁約翰·桑頓,從一個側面說明華爾街對華盛頓的巨大影響力。資本主義國家還是資本家說了算,放着中國大市場的錢不賺,整天搞冷戰那一套,最終會讓美國雞飛蛋打,華爾街該出手時也得出手。接下來美國商務部長及其他經濟領域高官訪華,或為中美兩國的經貿關係正常化開闢道路,中美關係的重啟有望漸次展開。
孟晚舟案的落幕反映了拜登政府還是有意讓中美關係止損,修復的意願比特朗普執政後期濃了許多。拜登及其美高層多次強調無意與中國衝突,只是為雙方激烈的競爭設置護欄,特別是這次聯大期間,拜登對華指責的調門明顯降低。隨後孟晚舟案的峰迴路轉也算為拜登的低調演說作了醒目的註解。
當然美國極端反華勢力是見不得中美關係改善的,更何況特朗普勢力正捲土重來,大有改變2024年美國政治版圖的勢頭。聯邦參議員盧比奧第一個跳出來指責「釋放孟晚舟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軟弱的另一例證。」要求行政部門向國會做詳細說明。不過,這類極端派並不能代表美國對華政策的全部,也不必被他整天牽着鼻子走。
孟晚舟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爭議,不僅因為本案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一部分,也是美國搞「長臂管轄」、推行域外法權的必然結果。這些年來,「長臂管轄」成為美國屢試不爽的工具,即使是美國的盟國也不放過。孟晚舟案的結局無疑為世界許多國家樹立了一個標桿,增加了同美國作鬥爭的勇氣和決心。套用《華盛頓郵報》社論的表述格式,孟晚舟案為全世界聯合起來反對美國的「長臂管轄」提供了更充足的理由,只有這樣,落入「美國陷阱」的人士才會越來越少,世界的營商環境才能有所改善,全球高管們的旅行安全感才會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