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縱横談/美國果真無意尋求「新冷戰」嗎?\上海外國語大學歐洲智庫研究中心主任高健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中一再強調,美國無意尋求新冷戰,也無意將世界引入分裂對抗的格局之中,但是,美國將捍衛其盟友與朋友的「現實利益」,反對任何試圖恃強凌弱的「強權政治」。拜登將美國裝扮為國際正義的捍衛者與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是對世界人民智商的嚴重挑釁。

從特朗普政府後期至今,美國外交政策日益意識形態化。將中國妖魔化為世界秩序的顛覆者與西方自由民主價值觀的敵人,是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的「拿手絕活」。在美國加州尼克松圖書館發表的演講中,他惺惺作態地將今天的世界定義為正在經歷「自由世界與暴政之間的戰爭」,並對中國從內政到外交進行了全面徹底的否定。這一演講被西方媒體定義為第二次鐵幕演說,着實讓一些醉心於冷戰時期的西方政客美美地做了一回舊日時光的春秋大夢。

拜登政府對華外交政策也沒有擺脫冷戰思維的底色。在三個月前閉幕的七國集團峰會上,七國領導人正式發布了名為「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簡稱B3W)的倡議,並大力倡導民主國家的聯盟機制,以意識形態為標籤,搞「有選擇的」多邊主義,即將於今年12月在美國召開的「全球民主峰會」便是這一外交理念的年終大戲。這難道不是分裂世界,意圖尋求「新冷戰」的具體舉措嗎?

美國外交政策的意圖路人皆知。而中美博弈是否存在滑向「新冷戰」的可能性,才是我們必須不斷予以澄清的根本問題。上個世紀以美蘇爭霸為主要特徵的冷戰,就其本質而言,是兩個極具擴張本性的世界超級強國對世界霸權的爭奪。美國學者華勒斯坦堅決否定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在意識形態上的根本對立。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與美國所謀求的世界霸權在本質上是同一件事情,美蘇冷戰是由對立雙方共同認可的某種潛規則支配的「設計好的衝突」。

從根本外交原則和基本外交實踐來看,中國不可能成為所謂「新冷戰」的參與者。和平主義外交理念,是中國一以貫之的基本外交準則。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指出,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一直以來,中國堅定踐行包容開放的多邊主義外交政策,始終堅持國家只有大小之分,沒有高低之別,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平主義,是深深鐫刻在中華民族文化精神裏的基因。永不稱霸,是中國幾代領導人對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

然而,遵循武力擴張、國強必霸發展道路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很難理解與接受中國的外交理念。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弗里·薩克斯指出,美國民族心理中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敵對勢力妄想症,這種妄想症是美國自身擴張主義的心理投射。這一文化心態既為美國通過對外戰爭化解內部矛盾提供契機,也為美國野蠻的戰爭模式披上了虛偽的道德外衣。在建國240多年歷史中,美國只有16年沒有打仗。從二戰結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個地區發生248次武裝衝突,其中美國發起201場,佔比超過80%。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將中國解讀為美國國家利益的威脅與對手,是在美國國內政治極度混亂、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的時代背景下逐步出現的。新冠疫情、本土恐怖主義、自然災害、通貨膨脹等危機,正在逐步蠶食美國人的民族自信心與安全感,也成為美國右翼勢力崛起的溫床。

今日美國面臨的挑戰在其短暫歷史中從未出現過。美國是否擁有足夠的文化底蘊與民族智慧消化濫用霸權導致的全面危機?如果美國社會內部矛盾無法得到緩解,美國鷹派主導的政權會不會鋌而走險將世界拖入戰爭?若果真如此,不僅是中美雙邊關係的悲劇,更是整個人類的不幸。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