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智庫專欄/研設政府智庫利長遠發展\陳履言

智庫作用不言而喻,但香港智庫組織起步較晚,發展也不均衡。因此有意見認為,應考慮由特區政府設立專門的政策研究機構,也就是俗稱的「官方智庫」。增加政策研究,是必須必要之舉,政府可以在各政策局內部設立類似於「政策研究科」之類的架構。但要推動政策研究,不應僅靠政府內部,還應充分利用好本地大學資源,例如加大專項財政撥款,在香港各大學內依據不同分工,設立具規模的智庫組織。

政策研究是政府弱項

一談到香港的「官方智庫」,首先想到的是已經改組的「中央政策組」。長期以來,除了「中策組」外,香港只有零星個別的智庫組織,直至近年隨着香港政治形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智庫組織出現,如今香港大大小小的智庫可能有上百個之多。但不可否認的是,除了像「團結香港基金」、「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等之外,大多智庫發展艱難。一是缺乏足夠資金,二是缺乏優秀人才,三是缺乏政策被採納的機制。但發展好智庫組織,對於推動香港整體發展,甚至是特區政府的有效施政,香港各行業的發展等,具有重要作用,這是一個迫切且現實問題。

智庫大致有如下幾方面功能:為政府建言獻策、提供政策諮詢;政策解讀、溝通民意;為培養和儲備高層次人才,積極參與交流和治理,爭奪國際話語權。國際知名智庫有自己的獨特角色定位及服務對象,非常注重自己的研究特色,並有明確清晰的核心研究領域,它們將這些作為智庫發展的生命線,貫徹落實到日常的經營管理當中。

有人認為,香港不過是一個城市經濟體,沒有必要「養」那麼多智庫,這是非常短視的想法。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地區小國取得了驕人成就,各種智庫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綜合性國際問題智庫主要有東南亞研究所、東亞研究所、防務與戰略研究所、南亞研究所、政策研究所、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等。新加坡多數著名智庫都屬於政府部門設立的研究機構,有着政府需求、依託大學、分工合作、專業開放等共同的特點。

新加坡智庫運作都比較成功,主要的經驗可以歸納為定位準確、高管參與、獨立管理、人才為先等幾個方面,各種經驗和教訓對香港發展、培育、建設智庫等都具有參考和借鑒意義。顯而易見,香港與之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因此,香港如今要思考的不是要不要發展智庫的問題,而應當是如何支持智庫發展的問題。從政府角度而言,應明確目標方向。

第一,政府內部應重新建立政策研究的專門部門。是否重新設立「中策組」倒是其次,因為如今的政策研究與社會生態已與以往該組織運作模式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要麼設立一個具有清晰導向的政研機構,可以直接隸屬於特首辦管轄;要麼在各政策局內設立專門的「政策研究科」等。總之,加強政府政策研究,這筆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與大學合作吸引人才

第二,設立官方的「智庫基金」,以大力支持大學的智庫機構。香港各大學早有不同形態的智庫,例如中大的亞太研究所,理大及嶺南大學都有類似學術機構,但大多規模小,作用極有限,且缺乏必要的導向。因此,可以透過這一政府基金,推動這類智庫的發展。一來充分利用好大學的人才資源,推動這類學科的發展,二來豐富研究政策範疇。

第三,推動智庫人才的培養。政府公務員可以到本港或內地的智庫組織學習,也可以在政府實習計劃中為智庫設立專門位置。一些政策局的局長助理,也可以由智庫人才擔任。

簡而言之,香港不僅需要建立「官方智庫」,更需扶持「大學智庫」、「社會智庫」、「行業智庫」發展。

智庫研究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