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准風物談/蝸 牛\胡竹峰

莊子《逍遙遊》裏說北冥鯤魚化作大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可謂大極。老夫子《則陽》一文裏又說有一國在蝸牛左角,名為觸氏;另一國在蝸牛右角,名為蠻氏。雙方爭地而戰,倒下屍體數萬,追趕打敗的一方花去整整十五天方才撤兵而歸。

白居易《對酒》詩中「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用的即莊子典故。蘇軾在《滿庭芳》中也說:「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着甚乾忙。」奈何天下痴人滔滔,如觸氏蠻氏相爭者無數,至今不絕。也或者小人素無大志,蝸角就是他們的乾坤。

南方多雨,雨後的老院子、老牆上總會有蝸牛攀援而上,速度甚緩如蟻行。兒童頑劣,待那蝸牛爬得高了,手指撥弄一下,即刻跌落。蝸牛在地上抖一抖,正了正身子,復前行攀牆。

小時候擔水澆園,經常遇到蝸牛。濕漉漉的,伏卧菜幫上,很久也不動一下,伸手觸摸,牠才懶洋洋縮進殼裏,鬆了勁,滾落地間。我們把蝸牛放在一個帶蓋的玻璃瓶裏,隔三岔五丟進一小葉青菜。蝸牛性喜菜葉,但食量極少,每日所食,不過大拇指大小菜葉。

蝸牛分有殼的無殼的,有殼是蝸牛,無殼的是蛞蝓。蝸牛無害,蛞蝓則貪食稼穡,人見了往往除而快之。

周作人晚年,見小孫子沒有什麼玩物,拿出幾張日曆紙,用小竹勺舀一點漿糊堆在紙中間,讓孫子用來黏糊做手工。那一小團漿糊圓潤光滑,周作人指着一個小突起說這是蝸牛的觸角,孫子說蝸牛應該有兩個觸角,祖父說那一個它收回去了。後來,要一個小蝸牛就成了爺孫之間的暗語。

周作人《兒童雜事詩》寫過蝸牛:

捉得蝸牛叫水牛,低吟爾汝意綢繆。

上街買得燒羊肉,犄角先伸好出頭。

我喜歡周作人的《兒童雜事詩》,喜歡其間跌宕自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