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史出有因/嚴復「海權論」 道理歷久彌新

嚴復(1854年-1921年)(見圖),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福建侯官縣人,是近代極具影響力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譯家、變革者。梁啟超稱之為「於中學西學皆為我國第一流人物」。胡適盛讚「嚴復是介紹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1866年,嚴復年少時放棄走科舉「正途」,卻以筆試第一名的成績考進福建船政學堂,成為福州船政學的第一屆學生。在船政學堂的五年裏,嚴復系統學習了英文、數學、光學、化學、天文學和航海術等課程。1877年赴英國學習海軍,1879年畢業於倫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軍學院(Royal Naval College)。

翻譯《天演論》影響深遠

回國後,先後擔任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翻譯《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時代必進,後勝於今」作為救亡圖存的理論依據,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嚴復首創完整的翻譯標準,在其中明確地提出了「信(faithfulness)、達(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又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了維新變法思想,引進了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和自然科學。並有《嚴復全集》問世。

嚴復的學術成就無疑是廣闊而深入,他是海權理論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推動了中國近代海軍的建設和發展,為培養中國近代海軍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給北洋水師學堂帶來了西方現代海軍管理思想和教學理論,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

嚴復的海權論源於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1914年)。馬漢是一名美國海軍、軍事理論家、歷史學家、現代海權思想先驅。其《海軍戰略》自1911年出版後就成為列強軍政要員爭相追捧的著作,並稱為列強海軍建設的指導性理論。嚴復在其思想影響下,借鑒19世紀中期後中國海防思潮的合理部分,吸取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教訓,以其自身獨特的船政教育背景為基石,逐漸形成了他的海權強國思想。嚴復認為海權對於國家而言至關重要,沒有強大的海軍就談不上海權,強化海權就是「國振遠馭之良策,民收航海之利資」。這些理念融入到晚清海軍建設的實踐中,對今天中國海軍建設和發展仍有影響力。

指出重建海軍六個必要性

嚴復認為,自然與歷史是我國不熱衷於海洋與海權的原因。中國大陸地處溫帶,地大物博,人民「不俟冒險探新而生計已足」以致「皆捨海而注意於陸」。在《代北洋大臣楊擬籌辦海軍奏稿》一文中,嚴復運用海權思想來詳述了建設海軍的整體思路和對策,並分析了重建海軍的迫切性和重建海軍的四項舉措:

一要解決人才問題。海軍人才的培養周期長達十餘年,要盡快建立新的海軍學校或人才基地,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培訓,以此來解決人才短缺的困境。

二要解決軍港基地問題。嚴復提議,可以在福建、浙江等東南沿海有擇港建設海軍基地。

三要解決規劃經辦問題。一定要有計劃有措施地逐步來建設海軍。

四要解決籌款問題。嚴復強調,可通過下列方法解決海軍重建的巨大耗資:一各省分擔的辦法來解決;二可以通過舉借外債。

另外,嚴復指出中國重建海軍的六個方面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一是「必有海權,乃安國勢」;二是「將修內政,先固外封」;三是「欲求公道,必建強權」;四是「消內患,彌外憂」;五是「嘉謀及遠,翕附僑黎」;六是「振聲威,資聯合」。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國家綜合國力全面提升的同時,美英為首的列強霸權主義,依然撐着西山不落的思維,企圖再導演對晚清予取予攜之局。當年今日,今日看未來,國際競爭,不以人的意志轉移,國家安全是任何民族國家的重中之重。嚴復的海權論,乃至《天演論》的翻譯,對保家衛國的大局而言,相當有啟發!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何漢權校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