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讀經典˙學名句/孟郊《遊子吟》 千古名詩頌母愛

很多年以前母親節的前一天,亞洲電視某編導打電話給我,請我到電視台指導幾位藝員,在母親節的特備節目內小組朗誦與母親相關的詩歌。

歌頌母愛的詩歌,最為經典的,莫過於孟郊(751-814)的《遊子吟》。我用了個多小時講授、指導、練習;我問編導,是否表演時要在鏡頭後以卡紙提示,以防忘記。編導說,藝員都是專業的,不用。離開電視台時,最當紅的藝員劉志榮還老遠地送我到閘口。劉於2008年離世,一念及此,心裏仍有些觸動。

孟郊是唐代的大詩人,一生貧困潦倒,仕途失意,直到四十六歲才考上進士;五十歲時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結束長年漂泊流離的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遊子吟》詩題下自註「迎母溧上作」,詩人過去飽嘗了世態炎涼之苦,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五言古體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全詩六句三十字。開首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寫母子相依的骨肉感情。詩人用「線」和「衣」兩樣極尋常之物將「慈母」和「遊子」連繫起來。

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母親為兒子趕製衣服的動作和心理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的「密密縫」就是恐怕兒子「遲遲歸」。兒子遠遊,母親以「縫」代替「別」,以「縫」守候「歸」,將難以表達的愛都縫進衣衫裏,那種無言的付出與深層的愛,讀者只須慢慢咀嚼,自然深有同感。詩人運用「白描」的手法,實寫母親的動作,虛寫母親的心理。所謂「實」,是兒子親眼看到母親默默而細心地縫衣服;所謂「虛」,母親的「意恐遲遲歸」,純然是詩人想像出來的。「實」與「虛」並不對立,而是基於母親的具體行動,而推想出她心底裏的所思所想。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人捨白描而運用比興,以自己作為子女對母親的感恩之心比作「寸草」,將母親給予自己的養育深恩比作溫暖大地的三春陽光。對於如春天陽光般和暖親切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孝心又怎能報答於萬一?詩人在「寸草心」和「三春暉」的對比中,暗含着無以報答母親的愧疚。然而,我們應該理解,作為兒子,一旦感到對母親無以報答的愧疚之時,往後的時光,便會更加關愛母親而盡心孝順了。

我曾於講堂上問過不同屆別的學生,六句中最受觸動的是哪兩句?有選第一、二句的,有選第三、四句的,而最多的是選最後五、六句。確實,《遊子吟》的末兩句委婉多風,表現出孝子的心聲,言盡而意不盡,較之《詩經·小雅·蓼莪》「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更多了一份柔性的情感。千秋而下,其感發力極強,人子讀之,愛慕即油然而出。我曾寫過一首《母親節感賦》的詩,也是受到《遊子吟》所影響的:

尚想慈母線。溫暖遊子衣。孟氏詩傳久。吟哦遍小兒。

小兒日夜長。慈愛無已時。瞻彼水雲間。流光詎可遺。

桑榆日影昃。垂老體力衰。飲啖怯肥飫。百病尤見欺。

人生難再少。安命乃成疑。養親憑勉力。行孝在所施。

無為百歲後。憂傷不自持。

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粵語正音推廣協會主席 招祥麒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