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庫房豐收/補地價金額逼近550億 歷年最多

  圖:政府過去8年地價總收入

政府的房屋供應短缺問題,在眾所周知的中短期內仍難解決之下,發展商積極利用私人土地,與政府達成住宅換地及改契協議,不單在住宅供應上幫政府一把,就連港鐵(00066)招標項目的補價收入在內,合共「進貢」近550億元的補地價金額,已創香港史上最高紀錄。再加上政府的賣地收入,今年庫房收益超過1600億元,是歷年次高。\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中央對本港房屋供應短缺的問題一直揪心不已,今年更向各界發出「2049告別劏房」的呼聲。發展商除提供土地及資源,協助政府提供更多過渡性房屋予有需要人士外,亦趁本港經濟有起色,踴躍跟政府磋商將私人土地透過換地及改契協議,改為住宅發展。

逾10億元補價達7宗 飆6倍

截至目前為止,今年已知達成換地及改契協議,所涉住宅用地補地價超過億元的宗數約達16宗,其中有7宗更是10億元以上的具發展規模個案。回顧過去十年,只有2017年樓市大旺市時與之相若,當時逾億元及逾10億元的補地價個案分別有14宗及7宗;其餘年份中,能有逾10億元補地價個案的只有1至3宗,其中更有3年是沒有此類較大額的補價個案。

今年逾10億元大額補地價個案除較去年激增6倍外,其中超過40億元補價金額的個案更多達4宗,2017年時只得2宗。而且今年接納此類超大額補地價的發展商,並非集中於擁有大量私人土地的如新地(00016)、恒地(00012)、長實(01113)及新世界(00017)等最活躍大孖沙身上,而是來自如九龍建業(00034)、太古地產(01972)及中華汽車、香港興業(00488)及中信泰富等,其項目與政府磋商補地價協議均超過十年,甚或20年,現都選擇在樓價再創歷史新高(差餉物業估價署編製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於今年7月再破頂)之際,接納或完成有關協議。而逾1億元的補地價個案,更包括不少中小型發展商在內,可謂百花齊放,可見各類型發展商均看好本港中短期樓市走勢。今年發展商所達成的私人住宅換地及改契個案,預料可提供約1.4萬至1.5萬個單位,超過政府最新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報告中,提及本港未來十年,平均每年要提供1.29萬個私人住宅供應之數。

預料可供應1.5萬伙

另外,發展商今年將土地補價作商業發展的個案暫有9宗,去年只約有3宗,按年增兩倍。9宗個案中,有4宗是透過政府今年3月才推出的工廈標準補地價金額先導計劃所達成,反映計劃受市場歡迎,並有助加速工業區轉型。

正因發展商今年積極換地及改契以增加自身土地儲備,私人市場已暫為政府庫房帶來約432.2億元補地價收入,較去年激增逾倍;連同港鐵成功標售合作發展權的黃竹坑站上蓋兩期項目,所涉逾113.8億元補價,政府今年從換地及改契,和私人協約方式批地,補價收入約546億元,應是本港歷史新高,較去年增近1.9倍。

與此同時,連同政府賣地所帶來的逾千億元收入,今年的總地價收入保守估計逾1626億元,充分反映發展商對本港的經濟前景充滿信心,才不惜大灑金錢作長遠投資。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