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教育思考/推進教育改革 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胡少偉

踏入2022年,作為一名資深教育工作者,筆者希望和關心香港教育發展的朋友,一起回顧和展望香港的教育工作。

回顧過去五年,現屆特首上任後增加36億元教育經常開支,增加中小學班師比例、增設特殊教育統籌主任、加強資訊科技人手支援、推出3萬元自資學券和推動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等,回應業界不少的訴求。香港特區教育經常開支由2017/18年度的786億元,上升至2021/22年度1007億元;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3.4%上升至4.0%,特區政府在教育的承擔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推行愛國教育強化國家認同

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香港教育界與世界各地同工一樣,以線上線下教學去保證學生停課不停學;在兩年的新常態電子教學下,教師、學生和家長越來越適應這種學與教新模式,教育當局亦增加資源及提供措施以改善混合教學中的教育公平。

但過去五年令人最憂慮的是,有超過4千名學生因參與暴亂而被捕。這麼多學生違法抗警,除了其各自問題和責任外,也反映了香港教育存在系統的缺陷。當中關鍵的是香港教育界部分人一直以來迴避愛國教育。香港回歸祖國已25年,但有人卻長時間拿着一套前殖民者的教育思想去培養下一代,使部分在特區成長的青年學生不知道自己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表面上,教育政策是推行兩文三語政策,但有的學生只知道要學好英文,而不肯學好普通話,有些更抗拒看簡體字資料!希望教育當局把愛國教育放在首位,讓在香港出生、學習和生活的人,不管有什麼政治立場、宗教思想和種族文化,都要強化對國家的認同感。香港特區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第31條成立的,香港既要保持繁榮穩定,更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另一明顯不足的是在教師工作狀況方面。教聯會去年12月公布「教師身心健康」調查發現近7成半教師每周工作超過51小時或以上,8成半教師感到現時工作壓力過大和略大,教師整體的快樂感進一步下降至5.13分,亦是近年新低,局方應盡快研究可行方案以減輕教師工作量和工作壓力。

再者,自2019年6月中至2020年12月底,教育當局共接獲269宗與社會動亂相關的教師專業失德投訴,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卻一直未能有效跟進,局方至今對此仍未有對策。

眾所周知,一個涉虐兒社工被投訴後便要即時離崗;但一個涉教唆學生違法的教師,卻可在處理過程中每天到課堂影響學生,也難怪有些家長擔憂!希望特區教育當局未來能為辦學團體提供專款聘請代課教師,倘有教師涉干犯刑事或國安罪行,即抽離教學崗位。

此外,教師專業發展專責小組於2019年初便建議「理順公營小學校長和副校長薪酬及改善公營小學中層管理人手」,惟至今撥款仍未獲安排在立法會財委會議程;事件既損教師士氣,而小學缺乏中層管理人手的問題,難以安排專職統籌愛國主義教育和跨學科課程發展的工作。教育當局要多與教師同行,共同為孩子未來做好香港教育的規劃。

適應發展需要培養創科人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9年9月啟動「教育的未來」倡議,在2021年11月10日發布《一起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為教育打造新的社會契約》報告,指出世界正處於一個新的轉折點:加劇的社會和經濟不平等、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資源透支以及以數位技術為代表的顛覆性技術,都給教育帶來重大影響。該報告呼籲各地改革學校課程和教學方法,以回應國際社會近年發生的變化;並要求全球教育工作者在面向未來時要注意下列三點:以人權和尊重文化多樣性為基礎的教育、將環境教育納入所有學校課程、在傳授數字工具時兼顧技能與正確運用所需的批判精神和距離。香港教育的未來規劃要吸收這個面向2050年的全球教育構想。

與此同時,香港教育也需要進一步推動STEM教育,國際社會已經有一個共識,未來是人與人工智能共生的時代。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於2020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指出:教育要增強人的能力,今天的教育就特別要增強人和人工智能打交道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是迅速變化的,為了適應這樣的變化,教育必須強化學生可移植、可攜帶、可轉移能力的培訓。

鑒於人工智能在未來人類社會有長足的發展,香港教育界今後要把這些新科技應用在教學上,既改觀現有大中小幼學生的學習,亦讓香港畢業生可適應人工智能年代的職業要求。

教聯會副主席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