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既要紓困救急 又要立足長遠

特區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下月底發表,在財赤情況下如何兼顧市民期望和短中期需要,挑戰巨大。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在網誌中透露,今年預算案主要把握兩大方向:一方面堅持審慎理財,應使則使;另一方面保留一定的財政實力,應付已知和未知的各種風險和需求。的確,應對疫情必須加大紓困力度,而提升香港長遠競爭力,更需要有魄力的大手筆投入。

基本法為特區政府定下「量入為出」、「審慎理財」的財政紀律。但在新冠疫情持續兩年的情況下,政府有必要通過加大財政投入,紓解各行各業的壓力。政府至今已推出五輪抗疫基金,涉資逾3000億元,涵蓋各行各業各階層。這些舉措對於維護香港的經濟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大方向十分正確。而基於疫情仍在肆虐,今年預算案同樣「唔慳得」,一些政府稅費的寬免、有針對性的資助,「應使得使」。

但在具體落實紓困方面,政府可以有更積極的思維。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預算案向每位合資格市民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受到了廣泛好評。事實也證明,這對推動經濟尤其是零售市道的復甦作用不小,根據政府估算,消費券對香港GDP有0.7%的提振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於提升香港電子支付的普及率、推動新經濟發展,意義非凡。財政政策貴在連續性,切忌「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更何況,電子支付是未來數碼經濟的「必備基建」,本港電子支付在使用模式及應用程度上需進一步深化。因此,今年應考慮繼續派發電子消費券,當然具體金額可以作出調整。

展望新一年,香港仍將面對嚴峻挑戰,除了新冠疫情未了這個最大、最困擾的變量,外圍加息風險、通脹升溫、資金流逆轉及資產價格變動等,都是不確定因素,香港作為細小經濟體,需要有足夠財政實力,才能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也只有在財政安全的環境下,經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但香港不能只顧及眼前,更需要投資未來。

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綱要、「前海方案」等,為香港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在這些政策之下,香港的發展空間變大,產業提升動力增強,青年人也有了更寬廣的發展平台。難能可貴的是,如今香港各界已充分意識到未來發展機遇所在,唯盼特區政府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支持和幫助。例如應透過「政策搭橋」,讓各界能更快更好地抓住新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在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加大吸引人才力度方面,需要拿出更多更具體的「破格」方案。

利民紓困不能少,投資長遠更不能手軟,所有這些都需要錢。所幸香港去年經濟增長達6.4%,各項收入增加,財赤壓力可望得到紓緩。未來一年對香港發展至關重要,特區政府需要推出更有魄力的舉措,開創美好未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