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事論事/香港無法承受「與疫共存」的慘痛代價\李繼亭

在香港抗疫緊要關頭,不斷出現一些意圖動搖抗疫原則的「雜音」。除了美西方媒體攻擊香港的「清零」政策,香港本地亦出現聲稱「堅持『清零』,香港情況會變差」的言論。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些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香港必須堅持走「清零」路線,一旦轉到「與疫共存」,必將付出慘重代價。試問,香港能接受數十萬人感染、數千甚至上萬人死亡嗎?更何況,現階段稱疫情將過去,根本是言之過早,香港必須嚴守抗疫舉措,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

「疫情結束」論不負責任

香港大學一名助理教授日前聲稱:「對全球大部分地方來說,2022年標誌疫情開始完結,對香港來說卻只是揭開序幕,只要堅持『清零』政策,香港需預期情況會變差。」這種言論,既不負責任,更是違反了基本常識。

2022年真的標誌着疫情開始完結嗎?這不僅不是美歐國家當前應對疫情的共識,在醫學界也存在強烈的分歧。《紐約時報》1月19日刊登美國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家William Hanage的一篇文章,作者指出,雖然認為Omicron會改變大流行,但任何人都不應該自信地斷言Omicron標誌着疫情結束。Hanage總結稱,過去兩年的事實表明,「只有健忘的傻瓜才會在疫情中作出承諾」。事實上,Omicron出現之前,美英許多所謂的醫學專家不也是「預測疫情即將結束」嗎?

另一方面,目前除了英國等少數國家將全面放開抗疫限制外,絕大多數國家都在收緊抗疫政策。以美國為例,總統拜登本月中宣布,將增購5億份新冠快速檢測試劑,以滿足未來的檢測需求。同時,白宮將於下周宣布為美國民眾免費提供高品質口罩的計劃。「五眼聯盟」之一的新西蘭,鑒於疫情嚴重,也全面收緊防疫政策,從1月24日零時起全國進入「交通燈」三級疫情管控系統中的最高級「紅燈」級別,連其總理傑辛達·阿德恩也要宣布取消自己的婚禮。

在亞洲,日本疫情燒不停,近期單日確診更首度暴增逾5萬例,東京也首次單日確診逾1萬例,破疫情爆發以來最高紀錄,為了有效防止Omicron病毒擴散,已有16都縣開始執行「防止蔓延措施」,僅次於「緊急事態宣言」。諷刺的是,此次疫情正正是由駐日美軍引爆。最初美軍解釋說,一些部隊「成功遏制了感染」,但自去年12月15日以來,9個基地的感染人數已超過5000人。美國抗疫的失敗,要由日本民眾來買單!

由美國、新西蘭再到日本,Omicron引起的疫情高燒不退,遠未到達感染的峰值,在此情況下貿然聲稱「2022代表疫情結束」,是多麼的不負責任。更重要的是,美英等國的「與疫共存」,是因為他們做不到「清零」,基本上「躺平」,不顧人民死活。美國至今有7千萬人感染,86萬人死亡;英國有近1600萬人感染,15萬人死亡;日本有超過2百萬人感染,1萬8千人死亡。歐洲更嚴重,意大利有一千萬人感染,14萬人死亡。這些就是「與疫共存」的代價!

假若香港此時放棄「清零」,將會出現何種情況?首先是感染率飆升,每天感染數字不是幾十或上百宗,而是成千上萬宗。而鑒於香港7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僅36%,是抵抗力最低的一群人,屆時安老院舍或會出現大規模的感染致死情況。更嚴重的是,由於感染人數不斷上升,現有的醫療資源被嚴重擠兌,普通的醫療服務也難以得到保障。而這種情況不是維持幾天或一、兩個月,而會是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更別說,Omicron之後還可能出現傳染性更高的變種病毒,香港難道要長期處於這種高感染率、高死亡率的情況嗎?

或現百萬人感染一幕

退一步說,即便香港「與疫共存」之下,得以與美英等國家「通關」,但長期無法與內地恢復通關,香港的經濟能得到保障嗎?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本質上是建基於內地的經濟支持,一旦脫離了母體,香港不僅無法維持有活力的經濟金融活動,一旦出現「金融大鱷」發動的金融風暴,香港還有可能抵抗得了嗎?

還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說得好,Omicron在外國引起的病情不太嚴重、來得快走得快,但有關地區群體免疫由持續的經濟受損、以數以萬計生命換來,而現有疫苗不能有效針對變異病毒傳播,故不要幻想可與病毒共存。他認為,要控制疫情需減低市民外出接觸密度至3成,才有助令傳播率減低9成。

過去兩年的抗疫經驗說明,堅持「動態清零」,既能有效控制疫情發生與擴散,最大限度減少感染、發病和死亡,避免醫療資源擠兌,又能最大限度縮小疫情影響範圍,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動態清零」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能夠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有力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香港必須堅定不移走「動態清零」的道路!   資深評論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