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冬奧專訪/侯琨:「雙奧之城」彰顯大國擔當

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有完善的賽後利用計劃。\資料圖片

「創造奧運遺產越來越成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目標,與通過體育構建更美好世界的願景高度契合。」去年6月發布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2020)》在開篇就提出,舉辦一屆奧運會,其更大價值還在於帶來更多可以長期受益的有形或無形的奧運遺產。國際奧委會文化和奧林匹克遺產委員會委員、北京冬奧宣講團宣講員侯琨近日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北京作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彰顯了中國的大國擔當,所創造的「雙奧遺產」也必將讓全世界人民受益。\大公報記者 趙一存、凱雷 (圖︰受訪者提供)

「2014年12月,國際奧委會通過了一項奧運會改革方案,即奧林匹克2020議程,核心就是降低奧運會申辦和運行成本、可持續發展、提高公信力和注重人文關懷等等。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就是這個方案出台以來,第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侯琨表示,作為第一個同時舉辦夏奧和冬奧的「雙奧之城」,北京在短短14年之內,就把處於兩條平行線的奧運會連接在一起,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這對整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發展都至關重要。

在侯琨看來,賽後場館利用就是每一屆奧運會最直接、最顯性的遺產。「比如首體園區的總體規劃,就是一個充分利用奧運遺產的規劃。」他介紹,1968年建成的首都體育館,在2008年北京夏奧上承擔了排球比賽任務,此番冬奧期間,這裏又將成為花樣滑冰、短道速滑的賽場。而經過改造和新建的首體園區,不僅能夠滿足冬奧比賽及訓練的需要,長遠來看,這裏亦將成為集比賽、訓練、科研於一體的冰上運動園區。

中國在短時間內舉辦兩次奧運會,場館在最好的狀態下得到利用。侯琨介紹,「比如鳥巢將舉行冬奧會開閉幕式,水立方變成冰立方,冰絲帶的場館選址採用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曲棍球、射箭臨時場館用地等等,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奧運遺產。而這種利用,亦給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範本。」他認為,中國奧運場館再利用與國際奧委會提倡的精神相契合,「可持續發展、綠色和注重人文,這是國際奧委會一直強調的內容。」

「起源於古希臘的奧林匹克文化與古代中國的文化有共通之處,二者相聚能夠呈現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對話新盛景。」侯琨認為,中國在最短的時間裏,將夏奧文化和冬奧文化帶入一座城市、一個國家,其影響之大將擴至三代人。至於人們如何更好地感受雙奧遺產,他表示,體育發展要滲透在人們生活的點滴之中,讓人們在日常文體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比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建起來之後很多人去跑步、健身,未來也會更多地接觸冰雪運動,感受奧運遺產的魅力。」

訪柏林印象深刻

2012年1月1日開始,侯琨歷時8年,遍訪全球舉辦過冬季、夏季奧運會和青奧會的26個國家的47座城市,成為「奧林匹克環球行第一人」。他告訴記者,很多奧運城市的奧運遺產保護和利用方式都值得稱道,比如德國柏林的奧運遺產利用就讓他印象深刻。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修建於1934年,1936年作為第11屆夏奧主場館投入使用。會後經改建,經常承接大型足球比賽、演唱會等活動。柏林相當重視奧林匹克體育場的史跡元素,奧林匹克鐘樓及馬拉松之門等主要建築均被保留下來,成為當地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事實上,通過舉辦奧運會而傳遞的精神和價值觀,這些都是寶貴的遺產。」他說。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