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實話世經/滯脹年代的復甦路徑\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程實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展望2022年,全球經濟依然深陷新供給衝擊引致的「滯脹泥沼」,資本市場也隨之引發關於經濟復甦路徑的探討。筆者認為,儘管新供給衝擊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宏觀經濟環境日益複雜與惡化,短期復甦路徑更趨曲折與分化,但長期發展方向卻也漸次清晰。首先,復甦有序推進但增速放緩,難以恢復疫前水平,物價穩定遭到長期破壞;其次,通脹雖不是惡性的但也不是暫時的;再次,全球供應鏈開始漸進恢復;最後,後疫情時代數碼經濟加速進化,元宇宙將引領思想變革。

復甦有序推進,但難以恢復疫前水平。我們用IMF(國際貨幣基金)的WEO(世界環境組織)基礎數據庫進行了測算,在全球191個有統計的經濟體裏,2020年有84%的經濟體GDP總量低於疫情前(2019年),2021年這一數碼降低至53%,2022年有望進一步降低至23%,表明復工復產持續在更大範圍內獲得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全球僅15個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高於歷史平均增速(1980-2019年),全球93%的經濟體經濟增長依舊弱於趨勢水平。

其中,金磚五國2022年經濟增速較2021年的下滑程度明顯高於主要發達國家,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2022年的經濟增速都有望達到5%左右。隨着新型變種毒株蔓延,如果新冠疫情出現意料之外的劇烈反覆,則新供給衝擊可能會掀起第二輪高潮並將延續更長時間,則全球經濟會再度陷入困頓。但疫情也有可能突然消失或隨着特效藥的面世,全球經濟解封,生產要素得以順暢流動,供應鏈有望快速修復,將帶來經濟增長的上行空間。

通脹不是惡性的,但也不是暫時的。2022年全球物價形勢依舊複雜且嚴峻,全球通脹雖非惡性,但也不是暫時的,原因有六:一、新冠疫情並未根本性終結,全球要素流動依舊受到廣泛抑制,供應鏈緊張對通脹形成的主要作用還將在較長時間內維繫;二、高通脹行業價格水平對全域商品及服務價格的外溢性影響持續存在並悄然增強;三、前期價格高漲商品的價格並未出現市場預期中的快速回落,高通脹行業的價格剛性有所顯現;四、全球勞動力市場呈現出勞動參與率下降、結構性短缺和摩擦性失業並存的複雜格局,工資上升可能與物價上漲形成正反饋螺旋,進而持續推動通脹上行;五、通脹預期已然形成並呈現出自我強化的微觀特徵;六、全球保護主義、孤島主義和民粹主義的盛行帶來了廣泛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動盪則加大了能源價格的波動性,通脹長期化可能性由此上升。

受到疫情衝擊影響,全球價值鏈遭受了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破壞。價值鏈中下游庫存調整,生產與供應方交貨時間壓力,以及制度差異下全球疫情恢復不同步是影響全球價值鏈恢復的最主要挑戰。隨着全球疫情逐步受到控制,產業鏈上供應端、物流端與零售端在2021年二季度以來正在持續修復。儘管這種恢復仍是緩慢且漸進的,但筆者相信,隨着時間推移,持續的復甦或將對全球貿易和價值鏈上的供求關係產生新的影響。若全球疫情同步恢復的速度加快,那麼從上游的生產和供應端到中下游的物流、零售及消費端,整體價值鏈的恢復程度將會顯著提高。然而,價值鏈上的生產生活的復甦與擴張並不代表中長期全球價值鏈就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地緣政治風險、極端氣候變化及企業自身產業鏈的重塑,將對全球價值鏈的恢復構成長期挑戰。

後疫情時代,掌握數碼經濟主導權已經成為升維競爭的核心要義,數碼經濟實體化與虛擬現實「雙循環」的進化趨勢在2022年將繼續強化,全球數碼經濟的發展重心將聚焦於數碼要素驅動業與數碼化效率提升業。

產業數碼化 量變到質變

從供給側看,數碼經濟的實體化將推動產業數碼化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產業數碼化向第一、二產業滲透,利好對農業、工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的數碼化效率提升業。

從需求側看,對數碼商品的需求顯著提升,利好涉及數碼內容創建與確權的數碼要素驅動業。虛擬現實的「雙循環」將打開數碼商品的增長空間,雖然數碼商品並非首次出現,但NFT與元宇宙分別對應數碼世界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升級,賦予了數碼商品新的價值源泉。一方面,NFT通過確認數碼商品的產權與所有權,讓原本支持無限複製的數碼商品具備了稀缺性。另一方面,元宇宙在傳承了人類在現實世界中的認知規律與情感變化的同時超脫於現實世界,通過再造一個虛擬平行世界,孕育出商業線上重做的廣闊市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