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會內外/向內地防疫取經 早日切斷傳播鏈\梁美芬

近日Omicron肆虐,無論是內地還是港澳都受到疫情嚴峻的考驗。中國防疫政策精準有效,備受國際稱道;而上海更是防疫成功的典範,因為她既可以有效防疫,亦可以做到不影響經濟發展。筆者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借鑒上海經驗,而不是一開始斷言香港做不到。上海能精準防控而不影響經濟,關鍵就是其高效的流行病調查做法,和病毒的傳播搶時間。相關流調隊約3000多人,全部經過訓練,能以最短的時間,以對市民影響最小的方式完成流調工作。

「2+4+24」高效流調是成功關鍵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上海的處理方法一共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市民健康碼的快速排查;第二步是「2+4+24」高效處理;第三步是成立流調隊。正是這三步,使得上海可以在疫情當前下維持經濟和民生,值得香港參考與學習。

「快」是上海成功抗疫的核心。疫情發生後的第一個24小時是「黃金24小時」,在這個過程中,上海要求各部門同步做好流行病學調查、隔離管控、核酸篩查等工作,做到「事不過夜」。快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是防止疫情傳播的核心。

關於健康碼的排查問題,在發生疫情後,上海可以利用大數據,準確找出依照市民的健康碼出行記錄進行疫情溯源。上海的紅碼、黃碼、綠碼機制也是抗疫成功之處。

上海很早就形成了一個「2+4+24」的要求,即2小時以內流調隊員到達現場,將確診者送到隔離中心;4小時完成核心的流調信息調查並完成檢測,並找出所有緊密接觸者(即紅碼人士)送去隔離中心;24小時要查清所有緊密接觸者的接觸者(即黃碼人士),以便找出所有隱形傳播者完成檢測。檢測陰性的人士方可有限度點到點上班或在家工作,但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到處走動,隨街播毒。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高效率的流調工作下,上海並沒有進行全民檢測,亦沒有大規模封城,市民的生活及經濟大致正常,可把疫情對市面及民生影響減至最低水平。

上海的成功經驗,香港必須虛心學習;香港要有志向,事在人為,在於決心,此乃特區政府及市民必須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五波疫情爆發,事實證明特區不能因為疫情比其他國家和地區不算嚴重而沾沾自喜,應學習上述上海的「2+4+24」流行病學調查經驗。已經抗疫兩年多了,不能再以人手不足為由,拖慢「應檢即檢,應斷則斷」的情況。面對大爆發區域必須立即封區強檢,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

香港已經受不起下一波疫情了,上海面對疫情所答出的「上海答卷」,值得我們借鑒。與上海相比,在香港所採用的「安心出行」,一切要靠市民的自覺。當然,是否成為感染源頭,市民本身是第一責任人;所謂抗疫當前,人人有責;但政府的責任是要走在普通市民的自覺前面。抗疫當前,必須如臨大敵;作為政府,不能只把責任推給市民,而忘記了自己擁有龐大資源及權力乃推行阻截病毒擴散措施的關鍵。

盡快落實「安心出行」實名制

香港疫情發生後的追查過程,主要依靠市民的消費紀錄及閉路電視錄像才追查那位是在場市民;所需時間及難度可想而知。筆者絕對了解部分香港市民為何不想有實名制及追蹤功能,一言以蔽之,就是擔心私隱問題。但在危難當中,如疫情危機已影響人民生計及生存;社會包括這些擔心私隱的市民自己亦長期要困在家中,香港經濟受影響,百業蕭條,可否考慮在疫情期間犧牲小小私隱,先換取社會回復正常?

我認為,當局可讓想盡快到內地市民優先試行健康碼實名制,相信會有大批市民願意以此換取進出入境內地不用隔離。我亦支持專門覓地建設條件較好的隔離區為長期抗疫作戰準備。「安心出行」必須盡快推出實名制以及加入追蹤功能,最好能學到上海24小時內找出所有緊密接觸者,更快更準地找到源頭,杜絕疫情在社區擴散。

筆者衷心希望,香港內地抗疫一站通,建議特區政府成立與內地直接對口的抗疫協調委員會,推出以兩地通關為目標的抗疫措施。除香港專家外,加入一至兩位內地專家如鍾南山院士、上海公共衞生專家吳凡院長等,為政府顧問專家,聆聽他們在內地抗疫的寶貴經驗和意見,及增加相互了解;盡早培訓及準備足夠抗疫人手,在必要時應請求中央派員支援,以達至應檢即檢,早日切斷傳播鏈。希望能令內地與香港早日通關,令經濟盡快走出困境。

立法會議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