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李家超政綱亮點 業界獻計吸人才 創科 開創未來

  左圖:創科界人士建議引入更有效激勵機制,吸引畢業生選擇投身本地創科。右圖:李家超上月到訪科學園,戴上智能眼鏡感受遙距操作,親身體驗香港創科成果。

第六屆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上周六發表競選政綱,表示「無創科就無未來」,強調「唔等得」,其政綱中的六大核心政策的第二條,就是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帶動經濟。

各界人士對此紛表支持。有創科界選委表示,本港有條件發展創科,而發展創科符合時代趨勢。有選委向李家超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加大創科的投入和創造更多科研職位,建議政府允許公營機構的學者和研究人員,在產研項目的商業收益中分享更大的份額,藉此吸引更多畢業生投身創科研究,儲備人才,開創未來。\大公報記者 張凱晴

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選舉委員會科技創新界選委冼漢迪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本港有條件發展創科,至於發展創科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具備足夠的研發能力。本港有五所世界100強的大學,當中更有四所名列50強,躋身中科院院士的香港科學家已經有31位、工程院院士7位,合計38位。兩院院士人數逐年增加,反映出香港堅實的科研實力。

引入激勵機制 分享更大收益

新冠疫情重創多個行業、嚴重打擊經濟,全球都急切希望盡快復甦。冼漢迪認為,此時此刻,若本港大力投放資源發展創科,必對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好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國家重要的區域發展戰略,國家賦予多方面發展機會,這是香港的巨大優勢。所以,雖然疫後一些地區的經濟可能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但若我們繼續加大投放資源發展創科,借助獨有優勢,可以更有效提升整體競爭力。」

對於李家超政綱中有關創科發展的部分,冼漢迪十分贊同。李的競選政綱中提到「創造更多科研職位」,冼漢迪指出,本地正面臨科研人才流失,問題值得關注。他引述數據顯示,大學研究院研究課程近年取錄內地生佔比甚高,不過由於近年社會政治氣氛的影響,加上缺乏就業出路,不少內地生畢業後選擇離港。冼漢迪認為,政府應引入有效的激勵機制,例如允許公營機構的學者和研究人員,在科技應用產研合作項目的商業收益中,可分享更大的份額,以吸引畢業生投身本地創科行業,形成良性循環。

推動再工業化 吸引外企投資

科學園主席查毅超早前亦建議李家超,應在創科、再工業化及融資方面大力投放資源。查毅超說,科技園近年積極鼓勵本地傳統工業升級轉型,以騰出部分廠房或土地改建成現代化廠房,有助推動本港再工業化。科技園轄下3個創新園,短期內會推出新措施打造示範項目,引進新興產業及推動本地科研在港生產,以供將來馬料水填海計劃擴建科學園以及北部都會區借鏡,吸引外企來港投資。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表示,「以結果為目標,解決不同問題」是李家超制定的未來施政三大方向之一。他對此非常認同,並建議發展創科時可參考之前政府提出的八大方向,包括官、產、學、研、用各範疇的應用,進一步發展,前途光明。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