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打造實幹型政府 助青年安居樂業

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高度重視青年的全面發展,青年政策是其競選政綱重點落墨的內容。李家超昨日與青年交流,強調要為青年提供更多元、更優質的教育、就業、創業機會,全力協助青年向上流動。其實李家超競選政綱的其他部分也與青年息息相關,特別是他在拓土建屋方面提出簡化程序,提效、提速、提量三管齊下,不僅為青年安居樂業帶來希望,長遠而言也會一步一步地推動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

青年事務之所以成為「問題」,原因錯綜複雜,上樓難是其中焦點之一。特區政府於2011年提出推行「青年宿舍計劃」,旨在幫助沒有資格申請公屋的在職青年解決居住問題,一共3400個單位,本是一項德政。可惜的是,如今11年過去,7個項目中只有1個落實,提供約80個住宿單位,另外6個仍在「走程序」,不知何時才能落成。青年提出宿舍申請,等到中年都未必能入住,用「龜速」來形容建設速度一點也不誇張。大公報昨日頭版作出報道,引起社會強烈共鳴,立法會也作出跟進。

青年宿舍並非大工程,且使用熟地,拖拉的癥結出在冗長程序上。以佔地1372平方米、提供約190個宿位的聖公會青年宿舍為例,靠近港鐵站,位置優越,早在2016年已向政府申請「青年宿舍計劃」,但接近6年尚未動工。原因是有太多的程序要走,去地政改契、去地區諮詢、須符合環保原則、要評估交通流量、建築署要審核建築高度,等等。如此這般,每個部門拖3個月,走完流程就是幾年;審核若不通過,又要打回頭重新來過,周而復始,反反覆覆,結果就是曠時費日。

就算走完地區及政府部門的程序,項目提交立法會又是另一個漫長過程,先過社福關,再過工務關及財委會關,最後提交大會審議。過去立法會「拉布」成風,項目隨時會淪為犧牲品。

「人生有幾個十年?」前幾年這句經典台詞曾引起市民廣泛共鳴,青年宿舍好事多磨正是蹉跎歲月的寫照。歷屆特區政府都將房屋問題視為重中之重,作出不少努力,從拓土大辯論到「寸土必爭」,再到提出「十年大計」等宏偉藍圖,奈何最終都無法真正見到成效。公屋「三年上樓」變成「六年上樓」,許多非長者單身人士等到白髮蒼蒼才有上樓可能,已經說明了一切。

李家超在政綱中對症下藥,強調拓土建屋的方案可以繼續討論,但必須坐言起行。他提出成立「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負責督導公營房屋建設,以增加未來五年整體供應量;另外設立「土地房屋統籌組」,統籌與拓土建屋相關的政策局和部門,監督土地項目由規劃到實施的發展,加快審批流程,整合及釋放私人土地的發展潛力。若政綱得到落實,將一舉改變以往效率不高的局面。

另一方面,李家超重視善用市場力量。建屋不能靠政府單打獨鬥,而是要促進私人土地持份者的參與,群策群力。如此一來,政府部門兼具「監督者」和「促進者」的角色,每個環節的提速、提效、提量就有了保障。

窮則變,變則通。無論是解決青年問題、房屋問題還是其他深層次問題,最重要的是與時俱進,從實際出發提升效率,讓市民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李家超「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思維,為香港找到突破困局的鑰匙。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