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公民科/學習中國近代史是公民科起步點\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李偉雄

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下稱公民科)的前身是通識教育科。通識科自推行以來,社會上的爭議從未停止。就通識科的爭議,教育局於2021年4月公布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通識教育科,並為老師提供全面的培訓,以助通識科老師轉型。而我認為任教公民科的老師,學習中國近代史是首要學習的重點知識。對此段歷史具備充足的認識,有助老師建立一條明確的「主軸」,不會出現教學「走樣」的情況。

熟讀中國近代史有助了解「香港問題」的由來

香港問題是英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以武力威脅強迫清政府簽訂三個不平等條約造成的。1842年8月2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關於結束鴉片戰爭的《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3月英軍佔領九龍半島的尖沙咀地區,並脅迫當時兩廣總督將九龍「永租」給英國。1860年10月24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永久割讓原為「永租」的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中國領上:「前據本年二月二十八日大清兩廣總督勞崇光,將粵東九龍司地方一區,交與大英駐訊粵省暫充英法總局正使功賜三等寶星巴夏禮代國立批永租在案,茲大清大皇帝定即將該地界付與大英大君主並歷後嗣,並歸英屬香港界內,以期該港埠面管轄所及應保無事。」

1898年6月9日,英國再次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兩百多個大小島嶼,英國稱為「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今中、英兩國政府議定大略,按照黏附地圖,展擴英界,作為新租之地。其所定詳細界線,應俟兩國派員勘明後,再行劃定。以九十九年為限期。」

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裏的所謂「割讓」和「租借」方式,完成對香港的佔領。

中國人民從來不承認這個不平等條約

辛亥革命以後的歷屆中國政府,也都沒有承認過這些條約。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曾向英國提出收回香港的問題。1943年,雙方達成協議,在戰勝日本後重新考慮新界的租借問題。抗戰勝利後,內戰爆發,協議遂被擱置。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是: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三個不平等條約;對於這一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在未解決之前暫時維持現狀。

1982年,英首相戴卓爾夫人訪華,同中國領導人就香港問題進行了討論。國家明確地表達了兩條原則:(1)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不能再晚;(2)在恢復行使主權前提下,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雙方同意通過外交途徑繼續進行商談,這就開始了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外交談判。

公民科的老師熟習了以上一段歷史後,自會認識到香港問題的由來,從而了解到「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基本法的制定,皆是中央政府為解決香港問題而推行的重大政策。

(如想進一步認識香港問題,筆者建議公民科老師可閱讀王叔文主編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導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此書內容完備,解說清晰,是研究基本法的經典作品。)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