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解析·生活與社會/疫情下的衝突管理\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 王偉傑

突如其來的「特別假期」終於結束,莘莘學子也陸續恢復面授課堂。然而,這個「特別假期」卻為家長及子女帶來很大壓力。一方面家長害怕疫情不敢輕言允許子女外出,另一方面長期宅在家的子女也容易出現負面情緒,並且很容易跟家人發生衝突。究竟如何在不損害關係的前提下,化解跟家人的衝突呢?

口頭頂撞增加怒氣

有調查發現,逾半家長及四成半小學生在疫情下親子衝突增加,逾半受訪子女在壓力下曾想過傷害自己或他人,當中58.3%曾傷害自己或他人,更有小三學生鎅手自殘。親子衝突往往由小事引起,例如疫情期間父母埋怨子女手機及平板電腦不離手,子女則嫌棄父母囉唆長氣。若這些爭端不斷升級,口頭上的頂撞很容易如「火上加油」般增加雙方怒氣,「逃避或鬥爭」的本能機制便會正式啟動。子女離家出走固然令父母倍感擔心,萬一任何一方訴諸暴力更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化解衝突維繫親子感情

基於父母及子女在同一事情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出現衝突自然也是意料中事,那麼學會如何化解衝突便能有效維繫親子感情。首先,在衝突發生時,我們先要確認自己及家人的情緒,例如憤怒、委屈及傷心等。例如作出怪責的家長在憤怒之餘,也會夾雜了失望;被責備的子女在不忿之餘,也會感到委屈。運用不同詞語表達自己對這些行為的感受,遠勝於用尖酸刻薄的字眼向對方作人身攻擊。例如將「再睇手機你遲早會盲!」的意氣說話,改為「見你長時間望手機熒幕我感到心疼」。兩句其實都是出於父母對子女的關心,但後者更能將父母的心思傳遞給子女,為化解衝突奠定了基礎。

其次,是要確認雙方的關注事項。父母一方面擔心子女長時間對着熒幕會影響視力,另一方面更擔心子女會上網成癮。子女固然享受在網絡世界所獲得的快感,也同時關心能否在假期前完成學校分派的網上習作。儘管雙方的關注點不完全相同,但坦誠的溝通有助消除彼此的顧慮,也有助下一步如何共建方案。

在掌握雙方的關注點後,便可透過建設性的回應創造解決方案。既然父母着眼於使用電子器材的時間,子女大可約法三章,為每日使用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時間設定上限,並向父母清晰交代網上習作的功課量。父母得悉子女學懂如何自律,並自動告之學習情況,自然倍感欣慰。

任由衝突繼續升級抑或將其化解往往都是一念之差,只要任何一方能按捺心頭的怒氣,嘗試以理性克服情緒化解衝突,便不會「贏了場交,輸了頭家」。

思考問題:

1、若任由跟家人的衝突升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會帶來什麼嚴重後果?(提示:可從跟家人關係、個人精神狀況及學習表現等角度考慮)

2、為何處於青春期的子女較易跟父母發生衝突?(提示:可從生理變化、成長經歷及朋輩影響等原因考慮)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