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疫情而延期一年的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終於在四月底揭開序幕,共有來自五十八個國家的二百一十三位藝術家參展,同場亦設立八十多個國家館。每屆雙年展的主題都值得細味,今次的「夢之牛奶」(The Milk of Dreams)也不例外。這一主題源自一九五○年代墨西哥女性藝術家卡林頓(Leonora Carrington)創作的同名繪本,繪本畫風如其名,充滿奇異另類的想像與創造,不乏超現實主義與抽象元素,令人聯想到當下混沌微妙、變動不息的世事。
而這,也是今屆威尼斯雙年展總策展人阿萊馬尼(Cecilia Alemani)以及一眾參展藝術家希望向觀展的人們傳遞的訊息:不論在歷史抑或當下,當人類面對種種不確定的危機和挑戰時,藝術、科學與神話的交織與互文,如何豐富及滋養指向未來的期盼與希望。
作為威尼斯雙年展歷史上第五位女性策展人、也是首位意大利女性策展人,阿萊馬尼無意為今屆展會貼上「冠狀病毒雙年展」的標籤,而是希望能夠跳脫出來,不止於描繪疫情下所見所感,更能透過藝術創作和觀賞,把握世事背後的變化與折轉。女性和多元性別藝術家的作品,因此成為展會矚目的焦點之一。金獅獎最佳藝術家獎被黑人女藝術家西蒙尼·雷伊捧走,而在公布的參展藝術家名單中,超過九成為女性,這不單是威尼斯雙年展歷史上的首次,對於全球知名的藝術展會而言,亦是極富突破性的做法。
活躍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女性藝術家、策展人和評論家,早已不甘心扮演從屬或點綴的角色,而是希望掌握更多話語權和主動權。她們作品中展現的原創力量和問題意識,也讓她們足夠有信心站出來,展示「她力量」,挑戰藝術世界中男性為中心的刻板印象。
今屆雙年展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主題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非洲國家喀麥隆首度參與威尼斯雙年展,便帶來以「加密藝術」(NFT)為主題的新鮮創作;而中國國家館的主題「元境」(Meta-scape)一方面由中國藝術的「境」中獲得啟發,另一方面亦暗示科技與自然融合之可能。不論科技領域的術語和概念如何挑戰藝術世界慣有的模式和認知,當藝術與科技相遇之後,藝術的邊界顯見地拓寬了。過往的誤解與阻礙日漸消弭,實體和虛擬融合以催生全新的形態和情景,這些無疑為人們想像力的馳騁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