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談文論藝/廢墟風光\嘉妍

香港第五波疫情逐漸減弱,本地遊再被提上日程。日前,政府提出逐步開放沙頭角墟,引發本地旅行團興趣。由此可見,本地遊逐漸趨向多元化,其中廢墟一景亦是不能錯過的觀賞地。

說起廢墟,筆者日前就驅車前往馬灣探友人時,再次途徑如今已被封禁、等待活化的馬灣舊村,不禁感慨良多。

馬灣舊村也曾是熙熙攘攘的漁村,然而時不我與,曾經的風光淪為了一片廢墟。封禁前也曾入得村中,目之所及,只見湖畔邊是「野渡無人舟自橫」;村內房屋尚有前人生活過的痕跡,已經蒙塵的招牌彰顯其過往的經歷。

廢墟游離在現代化城市建築之外,是隱匿在喧囂都市中的寧靜之地,也是一座城市發展歷程的鐵證。或許,人們覺得它們是被淘汰的處所,遊客也只會來獵奇、打卡,但斑駁的牆壁中,藏有歲月和前人的生活方式,從而令今人尋回一些正在被遺忘的事。

但在觀光之外,已淪為廢墟的舊村又該何去何從?去年初,政府開始關注保育活化馬灣舊村,計劃將舊村屋翻新成「藝術村」作藝術工作室、工作坊等。好事一樁,但活化之後是何面貌,能否還原昔日風光,尚待時間檢驗。不過,只要有心,相信事情總會愈來愈好。

其實,香港雖然發展迅速,但城市發展留下的廢墟、遺蹟,也不在少數,倘若能關注到它們的存在,繼而發現並將它們活化,說不定會對未來城市建設也帶來啟發作用。

史鐵生曾在《我與地壇》感嘆過城市中能有一片靜謐之所,如同上帝的苦心安排。看到隱匿在繁華都市廢墟的一剎,筆者與他共情。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