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東言西就/《重讀二十世紀中國小說》\沈言

  圖:許子東著作《重讀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資料圖片

近日參加商務讀書會線上講座,聽許子東教授談《重讀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的想法與心得。對於那些年追《鏘鏘三人行》的我而言,許老師絕對是不容忽視的存在。從電視前到手機端,儘管沒有了「鏘鏘鐵三角」你來我往的熱鬧,所幸直播鏡頭前的許老師溫文爾雅依舊,學人風采不減當年。雲端所見,各地觀眾全程熱情高漲,最後的問答環節更是高潮迭起、一再延時,講者的魅力不容小覷。  

伴隨許老師不疾不徐的分享,恍若步入中國小說的百年時光隧道,一路徜徉文學世界,「中國近現代文學的多面相」如書卷漸次展開呈現。《重讀二十世紀中國小說》採用編年體例,始於一九○二年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的政治「神預言」,止於二○○六年劉慈欣《三體》的硬核科幻風。其間,大致按照作品發表或出版的時間順序編排,既包括時有忽略的「晚清時期」和時有說起的「五四時期」,也涉及時有留白的「革命時期」和時有論及的「改革開放時期」。另特別收入「生態篇」,高度還原不同時期「作家的一天」。作者以名人名篇為中心,重新梳理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的關鍵線索,探討小說史的發展脈絡,頗有為中國文學著史況味。

一如巴爾扎克指認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在許老師眼中,中文小說則是最接近中國故事的文學體裁。翻閱《重讀二十世紀中國小說》,串聯「二十世紀」、「中國」與「小說」三大關鍵詞,無異於以小說為匙,看百年中國故事。置身二十世紀一以貫之的時代敘事下,原來一經打通「晚清時期」、「五四時期」、「革命時期」與「改革開放時期」的人為壁壘,便赫然發覺:在以知識分子和農民為現代中國文學主要人物形象,由二者構成「啟蒙救亡」主題的學術界主流之外,官員(幹部)亦是二十世紀中國小說一條不可忽視的人物形象主線。其間,既有知識分子與官場的「互相改造」,也有民眾與官員的「矛盾依託」。許老師通過文本閱讀與文本分析,回溯並探究由文本所建構的世界,發現了二十世紀「士農工商仕」中國社會階級分析的新問題。而面對「百年來中國怎麼會走到今天?會走向怎樣的明天?」的世紀一問,作者提出不妨相信《老殘遊記》有句話:「眼前路都是從過去的路生出來的,你走兩步回頭看看,一定不會錯。」

許老師自言不生產故事,只是故事的搬運工。事實上,脫胎於音頻節目《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的《重讀二十世紀中國小說》,書中所選取的正是一百年來中國人寫的最暢銷的中國故事。而許老師用音頻來「寫作」,以簡潔明快的表達方式處理複雜晦澀的學術問題,可謂中國文化普及化、大眾化的一種創新嘗試,讓一個世紀的中國故事走出「象牙塔」,在輕鬆詼諧的閒話閒談中重回大眾視野。對此,陳平原教授亦不諱言:學術界能寫作的人很多,傳媒圈能發言的人也很多,但是不僅能寫、能說,而且能把沉重的學問說得有趣的學者卻很難找,許子東教授恰恰就是這樣的跨界學者。如此看來,我們所處的時代,缺少的其實並不是故事,而是會說故事的人。但願,有愈來愈多會說故事的人,融合傳統與創新的表達方式,以普羅大眾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跨界講好愈來愈多膾炙人口的多元故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