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人與歲月/「語感」初議\凡心

在香港少使用「語感」一詞,即使在對「語感」有基本要求的行業,如文字工作者、教師、編輯……都很少提到該詞。「語感」按權威詞典的解釋,是指「言語交流中對詞語表達的理解、使用習慣等的反映」,這也包括了對語法的認識。

香港的中文使用有不少錯謬,有的還很嚴重,多少反映出對中文欠尊重。究原因可追溯到百年殖民造成的「重英輕中」背景。作為國際都市香港,「重英」必需;作為中國香港,「輕中」則大錯。教育界的有識之士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起「提倡母語教學運動」。對那些前輩,我們至今心存感激敬重。

香港人的母語是什麼?當時認定的是粵語。普通話教學在一九九八年進入香港後,是「粵」是「普」常有爭論。被稱「粵語」的香港話,劃歸語言學分類的「廣州話方言區」。其口語生猛活躍,生命力強。但在書面語層面,除非要強化香港色彩,否則不宜放寬香港口語入文,應體現出規範的現代漢語語法。面對兒童、少年的中文讀本,包括教科書及閱讀文本,更應強調「中文規範」。

我的工作常與對「語感」有要求的一些人和一些領域交集,對彼此使用的中文常有分歧爭論。但我們研討的不是中文高層面的創意、文采、個性或風格,反是降級在最基本的層面:如何把中文寫正確。

說來令人詫異,我見到的中文常會出現主謂語缺失或不當、動賓搭配不當、詞語誤用、語序不當等語病,也就是說,這些中文的「語感」算不上優秀,但它們面對的,又恰是正在打中文基石的香港孩子。

在每周五本專欄中,我想就手頭資料討論些香港常見的中文錯誤。受理論所限,本人只能就現象作粗淺分析,希望求教於專家學者,也令有興趣的讀者受到啟發。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