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三隧「解塞」需多管齊下\龍眠山

三條過海隧道交通堵塞是老大難問題,一直未獲有效解決。昨日運房局向立法會提交「過海隧道擠塞徵費的原則」文件,希望透過繁忙時間額外徵費、非繁忙時間減費,改變車主出行習慣,以實現分流的目標。

「擠塞徵費」和過去曾提議但以流產告終的「紅加、東減」或三隧「劃一收費」一樣,都是通過收費方式實現分流,但前者更科學。三條隧道都擁擠,分別是擠塞程度不同,大公報記者連日現場直擊發現,紅隧擠塞不堪,東隧行車緩慢,西隧勉強可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行駛。須知現時是疫情期間,市民減少了出行,且沒有遊客,一旦恢復常態,不管如何調整收費水準,恐怕都難以達至分流的目的。但若通過分時段的不同收費,調節高峰期及非高峰期,大家錯時行車,應可收緩解擠塞之效。

有關部門提出初步構想,最終收費水平有待確定,市民對擠塞徵費反應如何也是未知之數。但通過立法會審議、辯論,特區政府拿出具體數據,相信有助社會理解其中的理念,最終通過的可能性甚高。另一方面,西隧的30年專營權到明年8月結束,三條過海隧道全歸政府所有,屆時推出擠塞徵費措施會順利得多。

但調節高峰期只是分流的一種技術手段,不能過高估算其效果,因為對上班族來說,明知是交通高峰期,明知要額外收費,也只能「硬食」,不會因此改變出行時間。解決交通擠塞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更合理的交通規劃。長遠而言應研究再建一條過海隧道。

落實電子道路收費計劃,也可以大大提高過海的速度,可惜多年來只聞樓梯響,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有關部門應該排除障礙,果斷推動。要治癒過海交通擠塞這個頑疾不能依靠單一手段,需要多管齊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