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論風生/以媒為錨 護港遠航\鐔言

——寫在《大公報》創刊120周年之際

在香港即將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的重要時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致信祝賀《大公報》創刊120周年,充分肯定百年大報在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新時代作出的積極貢獻,並提出「弘揚愛國傳統,銳意創新發展,不斷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殷切希望。總書記的諄諄囑託,既是對《大公報》等愛國愛港媒體最響亮的號召,也是對整個香港社會和全體市民最真摯的寄語,為新形勢下香港長期穩定繁榮發展指明了方向。

曾幾何時,香港面臨社會輿論的「黑暴」時刻,反中亂港言論甚囂塵上,「黃媒」「黑記」猖狂流竄,全體港人深受其害。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面對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局面,《大公報》等一眾愛國愛港媒體以「立言為公,文章報國」的錚錚鐵骨鑄魂亮劍,堅定不移守護愛國陣地、弘揚法治正義,旗幟鮮明發出正面聲音、凝聚社會共識,為止暴制亂、滌蕩陰霾、推動香港由亂到治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重整行裝再出發,揚帆起航正當時。當前香港正處在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亟需進一步釐正社會長期以來積非成是的錯誤觀念,大力弘揚愛國愛港的凜然正氣,繼續為促進經濟社會新發展吹響輿論號角。香港媒體作為「一國兩制」事業的記錄者和貢獻者,有義務有責任繼續以筆為矛、激濁揚清,推動香港社會團結一心再譜新篇。

香港聯通中西、媒體發達,是外國媒體安營興業的熱土,駐港外媒同樣是「一國兩制」的重要持份者。一個風清氣正的輿論環境不僅需要港媒積極建設,也需要外媒共同創造。新聞自由素來是香港的亮麗標識,受到基本法切實保障,外媒只要真心實意理解和支持「一國兩制」,在法律框架內拉長包容多元的半徑,就能畫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和港人根本福祉的最大同心圓。這應是駐港外媒的責任所在、利益所向,也是國際社會客觀準確了解香港和中國的必然要求。

令人遺憾的是,個別外部勢力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蔑稱「香港新聞自由已死」云云,並通過所謂的報道、調查報告、國際排名等手段炒作「寒蟬效應」。但事實勝於雄辯,我們看到的是在港媒體數量不降反升,政府新聞處登記的媒體機構由2018年的159家增加到2021年的207家;我們看到的是外媒在港運行如常,有的還着眼未來機遇擴充人手;我們看到的是媒體再也不用擔心採訪報道期間被暴力干擾了。事實充分說明,香港新聞自由在法治軌道上得到更好保障,包括外媒在內的在港媒體獲得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運營環境。少數人高調上演「吃飯砸鍋」戲碼,不是心裏有鬼就是別有企圖,但他們的「小動作」絲毫撼動不了香港新聞自由、政治多元的鐵的事實,阻擋不了香港趨穩趨治的時代大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大公報》創刊120周年慶祝活動上指出,在當前來之不易的穩定環境下,媒體的角色更顯重要,更要自覺維護國家安全,遵守法律,主動向社會傳達有關國家安全的信息,為廣大讀者和觀眾提供正確、全面、不偏不倚的資訊。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只要不違反法律,新聞自由空間無限。他指出,新聞工作擁有公民社會力量,也因此有重要的社會責任。新聞工作向專業化發展,去蕪存菁,不僅是公信力使然,更是行業責任使然、新聞道德使然。

香港的大門始終為關心和支持「一國兩制」事業的國際持份者打開,外媒享受自由開放新聞環境的同時,也應以實際行動守法護法,尊重特區依法施政,向世界傳遞真正的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那些無端造謠生事、攻擊抹黑國家和香港特區、為反中亂港分子撐腰張目的雜音噪音,不僅背離新聞職業道德,更會遭到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的一致唾棄!

媒體是社會發展的「傳聲筒」,更是時代進步的「瞭望哨」。總書記致《大公報》賀信中的殷殷寄語點明了香港媒體的使命擔當。相信絕大多數明是非、有遠見的駐港外媒定會把握機遇、履行職責,與香港社會一道擦亮新聞自由的名片,助力「一國兩制」的航船行穩致遠。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