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國際關係/反噬苦果凸顯美國反華的戰略困境\張敬偉

美國對華關稅戰讓美國嘗到反噬苦果。

美國40年來破紀錄的高通脹,成為拜登政府的硬傷。如何抑制通脹?美國前任和現任美聯儲主席給出了兩種藥方。

一種是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加息猛藥。美聯儲已於3月、5月分別加息25個基點、50個基點,然而美國通脹依然高企。本月15日,美聯儲再下加息猛藥──75個基點,成為1994年以來的最大加息幅度。當日,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大幅下跌,釋放出市場擔憂美國經濟下滑的信號。而且,鮑威爾將影響美國經濟的因素歸咎於俄烏衝突和疫情因素。起碼現在看來,鮑威爾開錯了藥方。

美三度加息通脹仍舊高企

一種是前任美聯儲主席、現任財政部長耶倫的觀點,她認為要平抑美國通脹,要重新配置特朗普時期對華商品加徵的關稅,強調對華3000億美元商品的加徵關稅「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而且,這也是耶倫一貫的立場。這說明,特朗普時期的對華關稅戰,是導致美國高通脹的關鍵原因之一,也意味着美國對華關稅戰對現在的拜登政府來說已經帶來反噬效果。其實,早在美國對華啟動關稅戰時,無論中國還是美國的有識之士抑或全球分析家,都已經預判到了。而且,拜登在大選時也強調當選後要改變對華關稅戰政策。

美國濃厚的反華氛圍下,拜登不僅繼承了特朗普時期的對華關稅戰政策,而且加速對華科技、資本領域的脫鈎。此外,拜登還加劇了意識形態反華,布局地緣政治、經濟、軍事反華,將對華「極端競爭」推到極致。當拜登總統濫用貨幣放水政策刺激美國經濟增長後,高通脹負效應隨之而來,放水刺激經濟的是美聯儲,加息抑制通脹的也是美聯儲,互相矛盾的美聯儲政策,自然難以消弭破紀錄的高通脹。當美聯儲藥方失效,想改變或重新配置對華關稅時,拜登政府面臨的不僅是對華關稅戰的反噬,也讓拜登政府的反華政策變得可笑,彰顯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缺乏戰略前瞻和整體協同。

若美聯儲加息抑制通脹無效,拜登政府將面臨嚴峻的中期選舉壓力,甚至會變成「跛腳」總統,2024年大選前景黯淡。若改變或取消對華關稅戰政策,意味着美國對華關稅政策的失敗。而且,拜登政府減少或取消對華3000億美元商品關稅,還會遭受共和黨和反華勢力的「內噬」。而且,美國反華的戰略性加碼,加劇了中美兩強的緊張關係,讓兩國信任赤字陡增。美國調整對華關稅政策,面臨着進退失據的困境。美國高通脹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美國反華的尷尬,也照出拜登政府的難堪,美國反華的反噬和美國國內的「內噬」讓拜登政府陷入難以抉擇的戰略困境。

美國對華科技戰的反噬效果也不可小覷。近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指出,美國運營商拆除華為、中興等中企生產的設備耗資將達53億美元,遠超去年美國會通過的19億美元預算。多出的成本,自然由美國企業和民眾埋單。可預料的是,美國對更多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會給美國帶來更多更持久的負面影響。畢竟,中美兩國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且從貿易到科技再到資本,已經形成了深度的利益攸關關係,基於政治原因武斷脫鈎,對兩國是零和博弈,對美國則會帶來更為廣泛和持久的反噬。

短視政策加重民眾負擔

疫情和俄烏衝突帶來的全球產業鏈循環不暢和供應鏈難題,讓拜登政府加速在半導體等領域和中國脫鈎,欲通過「印太經濟框架」(IPEF)建立排除中國的供應鏈。印太國家和中國均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在核心產業鏈上更形成了密不可分互利多贏的紐帶關係,拜登政府要構建孤立中國的供應鏈,就是斬斷印太國家和中國的互利多贏關係。

這是美國的一廂情願,因為印太國家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即使表面上配合美國反華,也不願和中國失去經貿聯繫。區域各國,無論是日韓、東盟10國還是澳紐及太平洋國家,他們固然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傾向和地緣政治的偏好,但也不願在經貿利益和供應鏈上脫離中國。而且,拜登政府的政策設計能維持多久還是未知數。美國政黨政治的特點,決定了美國政策的短期行為。

更糟的是,旨在通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美國競爭力的《美國競爭法》進入國會協商的關鍵時刻,若法案實施,美國國會將對中國網絡審查作為重點並以此對華實施懲罰性關稅。這一帶有明顯針對中國的法案,將使美國陷入對華關稅戰的惡性循環中。事實卻是,對華關稅戰(制裁)不僅推升美國通脹,而且加大了美國企業和民眾的生產與生活成本。這一法案,也將誤傷很多的美國盟友。因此,這一充滿政治偏見和霸凌色彩的法案,美國將會收穫來自中國和盟友的更多反噬苦果。

美國不是萬能的。美國兩線作戰──歐洲反俄、印太反華,讓美國疲於應付。美國國內高通脹和中期選舉,讓拜登政府壓力山大。內憂外患,是拜登政府難解的戰略困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