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事論事/官商民合作締造關愛社會\李國棟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指出,香港的住房問題需要解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韓正看望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並參加討論時指出,要解決房屋問題等深層次矛盾,讓市民「看到希望,得到實惠」。

數年前,我和我的研究團隊曾作出研究,發現市民的幸福感受眾多因素所影響。經濟固然影響市民福祉,但其他範疇,包括房屋、家庭、交通、收入及收入再分配、工作、健康、安全等表現,以至公共政策的角色亦屬關鍵。

「告別劏房」需有路線圖

土地房屋短缺問題一直困擾着香港社會。私樓樓價貴,不要說基層市民,即使是中產家庭亦難以負擔。無力置業的處境下,收入超過申請公屋入息及資產上限的家庭,租住私樓是解決住屋問題的唯一選擇。租屋需求大,導致租金節節上升。符合資格的市民會申請入住公營房屋,惟輪候時間平均長達6.1年。等候「上樓」期間,唯有屈居於不適切居所──「劏房」。香港亟需一個「告別劏房」的路線圖。

隨着社會不斷進步,政府在傳統以賦稅實行財富分配的模式外,致力引進新動力、新價值觀以解決社會問題。方向一是利用社會資本,結合商界、民間和政府力量,加強民、商、官合作,扶助弱勢社群。

過渡性房屋「同心村」是全港首個大型過渡性房屋項目,設有1800個不同戶型的單位,配合不同居民的需要。這個三方協作回應市民住屋需要的計劃,由特區政府提供建造經費和由運輸及房屋局轄下的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擔當着促進者的角色,發展商以名義租金一元借出面積約23萬平方呎的土地,為商界關愛社會提供了新的模式,民間組織,聖公會福利協會則負責興建及營運。

在幾何學上,「同心」就是物體的中心或中心軸均在同一位置。同心村落成,展現官、商、民從心出發、同心協作,解決基層住屋需要的成果。事實上,扶貧助弱要取得更大成效,為市民大眾締造關愛共融的社會環境,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援和共同參與。特區政府需積極凝聚各界力量,透過政策措施,促進社會民生平衡發展,尤其是進一步深化與商界,以至社會不同的界別,包括社會福利界的夥伴合作模式,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全面、更適切的支援。而近年,愈來愈多人認為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的義務,願意為社會整體利益及需要作出承擔;既解決社會問題,亦可創造經濟與社會並重的價值。

筆者感謝發展商借出土地以興建為期不少於八年的同心村,此舉不但展現商界對社會的關懷,同時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新思維、新思路。同心村由申請、動土、建造到落成及入伙用了不足20個月,能夠在短時間內由籌劃到落成,實有賴眾多機構和人士的參與,包括運房局及其他政府部門、發展商、新界鄉議局、十八鄉鄉事委員會、元朗區議會等。特別感謝持有土地業權的發展商對同心村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支援前期建築規劃,為地盤進行基本平整,於施工期間給予的協助。

以創新模式解決「住屋難」

同心村是以「以人為本」為設計宗旨。村內設有便利士多、生活用品借用館和社區小廚等。項目引入「健康八指標」,按住戶日常生活必須的八個方面的指標,包括科技、健康、情緒、靈性、社交、環保、理財和就業提供服務,讓居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建立自信,在身、心、靈各方面均得到照顧。聖公會亦積極授人以漁,為居民提供就業支援,優先考慮安排在區內就業,減少他們跨區工作的奔波及交通費的負擔。村內亦設公共空間,提供休憩、康體和兒童遊樂設施,另有一條10米闊的中央步道,藉此鼓勵居民多做運動,締造一個切合居住需要,易行、易達、宜居的環境。

政府透過善用閒置土地及建築物提供短期居所,以紓緩久候公屋的家庭面對的困難。同心村的落成希望能為居住在惡劣環境的家庭,提供過渡性支援,藉此向社會傳遞更多積極的正能量。更重要的是期望這個項目對社會帶來一定的啟發性,啟發社會各界採取多渠道及創新模式籌劃房屋計劃,盡快解決香港「住屋難」問題,為居住環境惡劣的家庭燃點告別「劏房」希望,讓市民早日提升幸福感。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董事會暨執行委員會主席、前智經研究中心理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