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自由談/港樂如何「聲生不息」?\賴秀俞

  圖:《聲生不息》是由芒果TV、湖南衛視和TVB聯合推出的大型港樂節目。

在近幾年的內地社交媒體中,「港風」異軍突起。「港」成為一個形容詞,指稱特定時期的香港時尚風格。這不僅表示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力歷久彌新,更象徵着一種香港文化懷舊熱潮。這裏的「港風」所指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家說起那時的流行文化風景,不是「絕代風華」,就是「巨星輩出」。那個「黃金時代」是今天眾人評判香港流行文化的參考系。

最近主打香港流行音樂的綜藝節目《聲生不息》同樣生於懷舊。我們經由其中演繹的港樂抵達深藏於歲月之中的青春「鄉愁」。這份「鄉愁」之強烈,無怪乎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與《披荊斬棘的哥哥》中現身的香港明星全都精準擊中觀眾的淚腺。因為那時的他們風華正茂,而聽他們唱歌、看他們演戲的我們正值青春。何況《勇》《愛與痛的邊緣》《執迷不悔》《祝福》等香港流行音樂曾參與了不同世代的聽眾「愛的啟蒙」。我們對港樂的青春「鄉愁」多少也像初戀──千帆過盡,初戀依然迷人如昔。並且,在「愛的啟蒙」之外,由於不同區域之間城市化進程的「時差」,港樂的都市性格給這份青春「鄉愁」置入了人們對高度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生活的渴望。在內陸地區,Beyond的《光輝歲月》《海闊天空》《真的愛你》至今仍擁有讓人驚訝的傳唱度。這些歌曲和九十年代前後的香港電影《英雄本色》《天若有情》等共享同一種情感結構,那就是存在於鋼筋森林中,豪情萬丈的江湖義氣,以及超脫於階級之外的人性底色和人間真情。而這些皆成為今天內地娛樂文化中「聲生不息」的香港文化想像所徵引的公共資源。

《聲生不息》所召喚的,正是這種「想像中的鄉愁」。作為芒果TV、湖南衛視和TVB為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策劃的特別獻禮節目,它要為香港流行音樂著史──一部「唱出來」的港樂史。從這個維度上來看,《聲生不息》締造的港樂史自有其「微言大義」,它是內地與香港交融發展的文化見證。因此,這部看似充滿懷舊色彩的港樂史必然是一種基於當今兩地文化融合的發展現狀,具有鮮明時代性的文化論述。這一點也充分體現在參與節目的歌手構成中,其中的香港歌手幾乎都是這幾年內地文娛節目的熟面孔。李克勤、林子祥、楊千嬅、呂方先前已參加過東方衛視的音樂綜藝節目《我們的歌》;楊千嬅更是湖南衛視真人騷《妻子的浪漫旅行3》中的主要嘉賓;而林曉峰、張智霖在《披荊斬棘的哥哥》中作為「大灣區哥哥」的一員被內地觀眾所熟知。

在歌曲選擇上,港樂中至為重要的兩大主題──奮鬥不息的港人精神與充滿都市性格的情感言說,《聲生不息》皆有涉及。不過,將編年史的書寫截止於新世紀之前的《聲生不息》,暴露出在接受史層面上,香港流行文化所面臨的真正問題:「黃金時代」過去之後,我們該如何認識香港流行文化?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或許就是首先將「黃金時代」祛魅:實際上「黃金時代」並不存在,有且僅有我們的「黃金時代綜合症」。從這個角度重審近年來「港樂式微」的聲音,我們可以輕易發現其中滿布刻板印象的偏見。畢竟,除了Beyond、Leslie和Eason,Mirror的音樂作品也是港樂。在分眾時代,港樂擁有前所未有的豐富面相和更加澎湃的生命力。「巨星」不再,未必是壞事。

至於港樂如何才能「聲生不息」?《聲生不息》提供的答案之一,是老歌新唱。節目讓香港、內地兩地歌手聯手合作,對老歌進行重新編曲和演唱。其意義不僅在於讓老歌重新「浮出歷史地表」,同時也是一種新時代語境中新世代的新創造。這些歌手通過對老歌的不斷創新,賦予其中蘊含的情感以時代新解。老歌裏的故事也經由不同詮釋者的闡釋、補充乃至新編,延伸為一個綿延不斷的故事鏈條。

更重要的是,《聲生不息》預示了港樂所面臨的時代機遇。在當前香港與內地文化深度融合發展的背景中,新的情境、故事和話語將進一步激發港樂「新生」的創造力,由此締造新的港樂形式與生態,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值得期待的「聲生不息」?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