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抓住前海機遇 實現融合發展

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將推出連串惠港舉措,涵蓋住房、創業、平台、金融、科創、落戶、服務、民生九個方面。這是深圳前海對香港發揮產業及人才優勢、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的實質支持,香港各界要積極行動,抓住機遇,順勢而上,在「以己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創造新的輝煌。

前海在短短十多年內脫胎換骨,成為大灣區內的一顆耀眼明星,這是深圳發展一日千里的縮影。前海也是港人融入大灣區和國家發展大局的一個重要平台,惠港政策在前海「先行先試」,成熟後再擴大到其他城市。目前,在前海註冊的港資企業有一萬多家,前海實際利用港資佔其實際利用外資的九成以上,可以說,港資撐起了前海的「大半壁江山」;同時前海也成為港青創業的「夢工廠」,約200家港企在此孵化成長,前海因此成為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區域之一。

去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不足15平方公里擴展至120平方公里,為港人港資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此次前海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做的九件實事,包括為香港人才提供400套住房、為港青提供800個就業崗位等等,實實在在,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前海發展是香港的又一機遇,為香港人才及企業提供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大灣區內十一個城市,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及發展定位。區內資金、人才等市場要素的流動日益頻繁,這種流動不會是單向的,而是多元及多向的,最終通過市場「無形之手」及政策上的引導,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產生協同效應、規模效應,實現大灣區的全面發展。

創新科技是香港的主攻方向,但香港發展創科不能靠單打獨鬥,必須引天下之「才與財」而用之,首先當然是善用大灣區內的資源。正如有專家指出,香港產業結構單調,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九成以上,私人企業對創科的興趣不高、投入很低,這正是歷屆特區政府推動創科但創科發展卻長期不溫不火的癥結所在。要突破這一局面,可考慮引入「過江龍」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深圳市政府此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香港借鑒,通過吸引內地大型科企入駐,帶動上下游企業,發揮集群效應。

另一方面,香港發展創科也需要積極吸引人才。並不是說香港缺少人才,而是人才分不同類型,香港擁有多所國際排名靠前的大學,有很不錯的基礎研究能力,香港的人才主要為學術研究型,但發展創科還需要產業導向型人才,這種人才必須擁有企業經驗,擅長將科研成果市場化,深圳擁有大量這類人才,兩地完全可以取長補短。

中央支持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為香港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而內地構建發展新格局,實現更高層次對外開放,香港擁有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優勢至關重要,不可替代。香港作為聯通內地、連結全球的重要樞紐,未來的舞台更為寬廣,前途更為光明。但關鍵是要積極行動起來,與其他地區緊密合作,「拼船出海」,共同實現更大的發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