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政策建議/實施「安居工程」加速解決「住房難」\高敬德

7、房屋政策應適度向青年傾斜,助青年早日實現安居夢。

香港青年的「住房難」問題最為突出。在公屋輪候冊上,30歲以下的配額及計分制申請者數目,由2011年的29100人上升至2018年的58100人,升幅近2倍。此外,在30歲以下的配額及計分制申請者當中,2018年就有多達47%的人具備高等教育或以上學歷,較2012年的27%大幅增加,反映越來越多高學歷、且可以預期收入相對穩定的青年輪候公屋,但按現時的公屋編配進度,加上青年在輪候冊上排於較後次序,他們在可見的將來都難以上樓。

特區政府早於2011年提出青年宿舍計劃,由非政府機構以自負盈虧的形式營運青年宿舍,並出租予18至30歲合資格青年,租期最長5年。但計劃提出10年多以來,目前只有香港青年協會位於大埔的項目入伙,僅提供80個宿位,僅佔計劃擬提供3428個宿位的2%。

公屋排不上,青年宿舍建設進度緩慢,加上香港居高不下的樓價更非剛出來社會工作的青年可以負擔,導致他們要不就負擔沉重的私樓租金,要不就居於劏房、籠屋,生活質素與其學歷存在較大落差,除了使青年承受巨大生活壓力,亦不利於他們向上流動,小部分青年因而滋生對社會的不滿。

新一屆特區政府可參考外國經驗,在房屋政策上對青年作出傾斜。例如,新加坡國民準備結婚時,即可向政府登記購買「組屋」;為了兼顧單身人士的住房需求,也允許年滿35歲以上的單身人士購買「組屋」,使青年可以盡早實現安居夢。此外,為了支援青年置業,對於收入越低的國民,提供的資助則越高,準置業人士最高可獲一定額度的資助,等等。新加坡的經驗未必能夠在香港完全複製,但一些經驗可以汲取。例如,可以善用香港大量廢置校舍,由政府或私人發展商改建成青年宿舍或居所,供青年租住或購買;在資助房屋上,也可考慮在設立更嚴格的轉售限制下,將部分單位以更低廉的價格專供青年購買,讓青年可以早日實現安居夢。

8、引入大型央企全面參與公屋建設,大幅增加公屋供應。

自2015年起,香港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就一直遠高於房委會的「3年目標」,更呈現不斷上升趨勢,現在的輪候時間更是自1999年以來的新高。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導致劏房問題不斷惡化,香港基層市民安居更加遙遙無期。

為了加快公屋建設,建議引入大型央企全面參與「安居工程」尤其是香港公屋的建設。這完全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針,也十分契合新一屆特區政府積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總體策略。這些大型央企均為世界500強企業,作為中國乃至全球基礎建設的主力軍,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成熟的建設能力、豐富的管理經驗,完全有實力、有速度、有品質加快香港公營房屋的建設。比如有大型央企願在新一屆特區政府統一布局、統一規劃、加速發展的前提下,由新一屆特區政府「特事特辦」,以「交鑰匙工程」模式專門交由有關央企以創新方式「墊資」承擔起特區政府公屋的總承包開發建設,把本屆特區政府計劃10年建成的公屋提前到5年就保質保量建好交付給新一屆特區政府使用。這既可提高建設速度,加速公屋建設發展,有效解決民眾「住房難」問題,又可節省特區政府資源和資金,可謂一舉多得。

要使香港基層市民實現安居夢,關鍵是大幅增加公屋供應,其中一個方向是大力推動舊式公屋重建。香港房委會已檢視重建潛力、但未有重建計劃的17條屋邨,有7條位於新界,加上另外3條新界屋邨,重建潛力同樣十分巨大。以目前綜合發展區最高住用地積比率6.5倍,及最熱門的公屋單位面積的中位數35平方米(約377平方呎)計算,這10條新界屋邨重建後,將可提供多達約18.3萬個單位,比原本約4.4萬個單位多出約13.8萬個,增幅達312%。

過往由於交通、工作、親友聯繫等原因,不少受重建影響的公屋居民對於遷到新界新屋邨較為抗拒。新一屆特區政府大力發展北部都會區,新界北部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中心,為公屋居民遷入提供誘因。新一屆特區政府應善用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契機,啟動較大規模的公屋重建計劃,在北部都會區興建接收屋邨,容納新界老舊屋邨居民,從而加快重建工作。

此外,在空置校舍等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地上興建公屋,亦可在短中期內增加公屋供應。過往特區政府一向有將空置校舍用地作為發展公營房屋用途,在現時192幅空置校舍用地當中,有9幅已計劃作公營房屋發展,甚至已完成發展。建議新一屆特區政府將更多空置校舍等GIC用地用作興建出租公屋,協助消化公屋輪候冊上的申請。

(系列之三)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創會會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