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政策建議/實施「安居工程」加速解決「住房難」\高敬德

9、鼓勵業主將工業大廈改建成過渡性房屋,適當補助業主。

將相當數量的工業大廈改建為住宅、特別是過渡性房屋,是短期內紓緩劏房問題的其中一個可行方法。新一屆特區政府應該在現行「活化工廈」措施下,為工廈全幢改裝為過渡性房屋拆牆鬆綁。對此,應提供技術支援,協助業主進行改建,讓業主以更靈活及有經濟效益的方式改建工廈,以符合消防等安全規定。而針對業主未必能夠收取合理回報,建議適當補助工廈業主,例如,補貼部分租金,或日後容許業主將物業公開拆售,以吸引更多業主願意主動改建工廈為過渡性房屋。

10、簡化審批程序,採用「官助民辦」模式,鼓勵農地持有人主動建設全保障性公屋。

為了加快「安居工程」進度,特別是公屋建設,建議鼓勵私人農地建設全保障性公屋,由私人提供土地和完成開發建設、政府以較合理低價全部回購。這在香港尚屬首創的全新模式。2021年施政報告中在土地供應和房屋發展方面提出「嚴謹審視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估及其他法定要求,以進一步精簡發展流程」。建議新一屆特區政府應對私人農地建設全保障性公屋計劃採取「官助民辦」的方式,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合法合規合理地精簡審批流程,盡量縮短行政審批時間控制在12個月內,最好控制在9個月內,以使專案工程盡快開工建設,盡早提供公屋供應,有效緩解香港改善民生中最急迫的「住房難」問題。由於私人農地興建的為全保障性公屋,全部土地均用以興建公營房屋或資助出售房屋,故建議新一屆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修訂土地契約,對於私人農地建設公屋實行特殊優惠政策予以適當的鼓勵。

11、在加快建設公屋的同時,亦要避免過度衝擊商業樓市,以免損害有物業市民的利益,影響特區政府財政收入。

香港有160多萬市民擁有物業,不少人的主要資產更是其自住物業,如果將其家庭成員計算在內,樓市關係數百萬人的身家財產。任何過度衝擊樓市的政策,都會直接損害這些市民的利益,使他們難言安居。另一方面,賣地等土地房屋相關收入是特區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所需的龐大資源。樓市遭到衝擊,不但影響香港金融經濟穩定,更會嚴重影響特區政府財政收入,使政府缺乏足夠資源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問題。

新一屆特區政府急民所急,加快建屋毋庸置疑,但為免過度衝擊樓市,建議新一屆特區政府未來建屋的方向應以資助房屋為主,例如可參考新加坡經驗,將樓市分為兩個市場:一個是私人市場,政府盡量避免干預,讓市場自行調節;另一個是資助房屋市場,包括公屋及出售的資助房屋。未來新增的土地絕大多數用作資助房屋市場,大量興建公屋及可出售的資助房屋,集中滿足香港市民的安居需要。

12、研究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建立「長者生活城」。

香港人口老齡化情況日趨嚴重,據香港扶貧委員會公布的數字顯示,2020年長者貧窮率為45%,計算政策介入後,仍有14.5%的長者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新一屆特區政府要做到老有所養,必須首先解決長者居住問題。但香港土地供應不足,難以興建大量安老院舍,長者往往要輪候多年才能夠入住。廣東省不僅鄰近香港,兩地文化和生活習慣相近相通,而且擁有大量土地,生活費用相對較低,有條件發展「香港長者生活城」。可以研究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如廣州、深圳、惠州市羅浮山地區或稔平半島等地選址建立「香港長者生活城」,大幅興建長者生活宿舍,進行長期規劃。

羅浮山與香港直線距離120公里,稔平半島與香港直線距離80公里,將來高鐵可由香港直達羅浮山和稔平半島外,未來亦可考慮修建輕鐵由新界直通羅浮山或稔平半島,可開通噴射船直達稔平半島,便捷香港長者和親屬等往來兩地,並推動香港的醫院、社福機構以及相關產業進駐該地區,區內附設商場、公園、娛樂餐飲等配套設施,為長者提供生活所需,既讓香港長者在更好的生活環境下安享晚年,又可減輕香港的住房壓力。同時,香港特區與廣東省也可以把握這股「銀髮」商機,強力發展大灣區的養老和養生產業。

(系列之四)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創會會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