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慶祝回歸25周年/從前乘大巴火車 如今高鐵直達

  圖:今年25歲的香港學生陳童是香港回歸的同齡人,她希望能成為香港青年和內地青年之間的溝通橋樑。\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列車窗外的高樓、樹木一晃而過,那是香港青年陳童最熟悉的風景。生於1997年的陳童,成長背景和其他港青不一樣。父母九十年代便已在廣東經商,她自小就和家人乘坐大巴、火車、高鐵等來往內地和香港。25年來,她見證了兩地的變化,也在這來回的旅途中,從一個趴在窗邊看風景的懵懂小女孩,成長為一名能獨當一面的大學生。\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陳童祖籍潮汕,父母在九十年代初在汕頭從事出口貿易生意。97回歸後,兩地生意往來更加頻密,為了兼顧生意和家庭,他們總是把她抱在懷裏,一起登上返內地的火車。回望25年的經歷,陳童最大的感觸是交通的變化,她分享道:「我小時候曾坐過卧鋪長途大巴,也坐過搖搖晃晃的火車,時間很慢,一路上很奔波疲累。」

沿途平房都變成高樓大廈

大巴、火車、高鐵……因為從小就在香港和內地兩頭跑,陳童對旅途中的見聞印象很深,在不同的交通工具的玻璃窗外,她看到的景色也在不斷變化。「以前沿途看到的都是平房、大片農田,還有一些磚瓦屋。夜晚窗外漆黑一片,後來夜晚看到的燈光愈來愈多,愈來愈繁華,有時坐車會路過好幾個城市,路過的高樓大廈也很多。」她笑言,以前從香港坐大巴來廣州,會比較明顯地覺得兩地的環境有很大差異,這幾年已幾乎看不出差異。

大學時,陳童選擇到廣州暨南大學求學。2018年9月,廣深港高鐵正式開通,一直密切留意信息的她,順利搶到了高鐵票,成為高鐵開通首天的乘客之一。

回想起當天,下課收拾好行李,匆匆趕到月台上,陳童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在月台上拍了張照片留作紀念。在同樣激動的旅客的目光中,一輛白色的子彈頭列車緩緩停下,自動門打開,旅客陸續等上車。她看着這輛高鐵,忍不住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終於不用再轉車了!」陳童難掩內心激動之情,她表示,其他人或許難以理解這種心情,過去來往香港和內地需要不斷轉車,現在終於可以坐高鐵回家。

陳童還記得,當日從廣州出發,約40分鐘便到達了香港西九龍站,給媽媽打電話時,她還沒做好菜。「這麼快到了嗎?」電話那頭,媽媽的聲音又驚喜又開心。

惠港政策不斷 享更多福利

除了窗外的風景,支付方式也在悄然改變。內地的惠港政策不斷公布,港人准領內地居住證享同等福利,陳童以前要在人工窗口排隊取票,如今憑居住證可以到機器前自動取票,同時用手機掃碼支付即可買到高鐵票。

少了排隊,出行的心情更加輕鬆。對陳童來說,這25年來,她來往粵港所攜帶的行李也愈來愈輕了。「以前香港有很多東西是內地買不到的,所以總會帶着林林總總不同的東西到內地。現在香港有的內地幾乎都能買到。反而是內地的網紅零食在香港很難買。」陳童笑言,她很喜歡和想念過去往來兩地的時候,給香港和內地的朋友分別帶一些手信特產。

友情鏈接